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作者: 王丽君

摘要: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极具创新色彩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创设语用任务、设计综合任务、搭建学习支架、利用小组合作等策略,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核心内容,结合古诗文的特点,从学生学情出发,为学生设计激发其语言运用的任务情境,同时创设综合性、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任务,为学生搭建支架,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在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任务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根据诗文特征,创设语用任务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首先需要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运用语言表现特定情境的兴趣,此处所指的“任务情境”主要是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认知诗文需求的语用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任务情境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古诗文的特征以及艺术特色,如韵律、画面、意象、意境、借景抒情等特点。只有紧扣古诗文特征才能直击教学要点,确保情境创设更具个性化。

例如,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学习任务:其一,根据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提出问题“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太守之‘狂’?”这个任务对学生理解下阕内容具有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太守的人物个性,明确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二,赏析下阕,思考其中的哪句话是承接上阕而写的?词人运用的两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特殊用意?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学习任务直击整首词的教学重点,符合“统领性”特征;其三,将《江城子·密州出猎》改编成一个小短剧,在课堂上演绎出来。这个学习任务就是关联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生活。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参与。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学习初中古诗文,教师应结合古诗文的核心特征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语言运用的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握“统领性”和“真实性”两个重要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情境的创设更具针对性。

二、根据课业表现,设计综合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所谓“任务”主要是指师生为了实现某个特殊的教学目的,在多元化的语用情境中展开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要点,注重学生的课业表现;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生为主体,详细展现了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其语文素养所能达到的水平,体现语文实践水平的标准。因此,教师在初中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设计古诗文学习任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古诗文的不同特征,为学生设计多样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岳阳楼记》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以及内涵主旨,设置情境“探究《岳阳楼记》艺术特色”,设计具体任务如下:其一,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个任务主要指向《岳阳楼记》的写作手法,旨在让学生了解该写作手法在文本中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其二,重点阅读文章第2段的内容,这一段主要为我们展现了“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抽象,却写得极其生动,而且气势宏大,仔细品读,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实现这样效果的?这个学习任务主要针对的是《岳阳楼记》的语言特色,旨在让学生了解该文的语言艺术价值;其三,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这个学习任务主要指向《岳阳楼记》的内涵主旨。这一情境的展开,通过三个具有关联性、综合性的任务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中教师紧紧围绕“探究《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这一情境设计了三个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三个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形成有梯度的任务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岳阳楼记》的艺术价值。

三、搭建学习支架,实现深度学习

学习支架主要是指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采取的一系列引导手段。不仅如此,学习支架还是联结学生现阶段水平以及理想水平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习支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古诗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情,根据古诗文的本质特征,适度、适时地构建资源型、策略型、知识型等不同特色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层次的优化,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如此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才能更具成效。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设置情境“探寻陶渊明古诗文魅力”,并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任务:其一,认真阅读《桃花源记》,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其二,试着从主题、内容以及写法上对比《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三,思考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其四,课外拓展《饮酒》《五柳先生传》等作品,剖析陶渊明古诗文的艺术特色。上述四个学习任务层层深入,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解决,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支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针对任务一,教师可以从文章中筛选一些相对较难、同时教材中没有明确注释的生僻字词,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帮助学生疏通文意;针对任务二,教师可适度引入主题、写法等知识型支架,帮助学生鉴赏这两篇文章;针对任务三,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世外桃源”的深刻内涵;针对任务四,教师可为学生补充语言风格、艺术效果、主题思想等知识,帮助学生剖析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在完成古诗文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限,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完成任务,难度系数未免过高。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理念,是一种建立在多人合作基础上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既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快速提高。而学习任务群同样是一项极具创新色彩的学习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习任务群直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完成探究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任务群的多寡不影响其学习效果;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群无疑具有极大的学习难度。而小组合作模式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将小组合作与学习任务群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木兰诗》时,在学习之前,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以最为科学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学员素质是均衡的。接下来,教师围绕《木兰诗》的核心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学习任务群:其一,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深入感知民歌的艺术特色,从宏观角度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其二,初步掌握这首诗中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其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木兰形象;其四,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主旨。每个小组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任务群进行研究与分析。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肋解决。每一个任务的解决都是以多人的方式进行,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针对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小组合作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无弊。

综上所述,文章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基础,对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提高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成效。

参考文献:

[1]赵爱欣.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9).

[2]肖莹星.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