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阅读,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 戴伟玲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阶梯式阅读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提出个性化的评论观点,在对比中进行辩证评论,在拓展阅读中进行创造性评论。阶梯式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阶梯式阅读;批判性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阅读心理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阅读是一个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评价等不同的阶段,而思维活动则贯穿在这三个阶段的始终。”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教学环节,用循序渐进的阶梯式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独立思考,探究文本深意
个性化观点指的是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中所传达的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等做出个性化评判,并对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提出自己的评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个性化观点是阶梯式阅读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尝试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个性理解,然后展开互动交流,去伪存真,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例如,执教《散步》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一家人的深厚情感,体会人到中年承担的家庭责任。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写的是生活中的琐事,你认为文章有哪些感人的地方?尝试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既要分析文章的选材,也要分析文章的对话特点,体会蕴藏在其中的情感,探究文章的结构设置有哪些巧妙之处等。有的学生认为文章的选材虽然普通,但是写得深入浅出,从散步的小故事入手,展现出了家庭的责任感。但有的学生对文章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虽然文章的最后有所升华,但是“散步”这个素材本身没有什么吸引力,很难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笔者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辩论,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在学生提出个性化观点的时候,教师要为其构筑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让其能在交流中表达真情实感,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想象补白,生成整体感知
在学生提出个性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将其思维引向深入,尝试在原有认知上生发出新的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探讨,展开补白式阅读,使之进入到特定的语言情境中,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进行推理、想象,将文本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贯通文本的整体认识,才能在批判性评论的过程中提出新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的留白展开补充:“这篇文章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所以‘我’并不知道孔乙己是否真的被人打了,也不知道他离开酒店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孔乙己身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推理,分析一下作者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在离开酒店后无法生存下去,又被他人欺负,最后凄惨地死去。有的学生评价写作目的,认为作者刻画这样的人物是为了唤醒人们去思考:“为何封建王朝已经倒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封建残余为何能继续迫害百姓。”学生借助想象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发现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学生在留白处展开想象,有助于提升其评价能力。
三、比较分析,调整认知图式
在阶梯式阅读中,教师不能满足于阅读单篇文章,而要促使学生拓展开来,将多篇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调整认知图式,促使其更好地针对文本进行加工、想象、判断、推理,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春》《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阅读后先分别展开评价,然后再进阶展开更深入地探究,尝试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说说它们能给自己怎样的启迪。教师让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展开评价,并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品。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春》的最后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展现了作者澎湃的喜爱之情;《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的情感则较为含蓄,作者将“济南”比喻成了婴儿,展现出一种亲切感,情感更加细腻。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认为:“《济南的冬天》情感更深厚,更感人;相比之下,《春》的抒情部分比较直白,不如《济南的冬天》那么细腻。”在对比分析后,学生调整了认知图式,对文学作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从一篇文章拓展开来,展开群文对比分析,能更好地掌握文本知识,总结高效的阅读方法,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材料选择、主题设定、文章结构、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创作背景等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全面进行知识建构。
四、拓展阅读,敢于质疑经典
在阶梯式阅读的高级阶段,教师要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念,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开来,联系阅读其他的经典名著,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进而促使学生提升创意空间。
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阶梯式阅读中拓展开来,尝试品读《水浒传》,并设定了创意评价的主题:“在《水浒传》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你认为作品中的人物写得是否精彩?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有的提出了正面评价,认为:“林冲等人物形象比较生动,展现出性格的变化,体现了人物的复杂性。”有的学生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由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很多,作者无法细腻地刻画众多的人物形象,所以有的人物就显得脸谱化。”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有的学生提出:“在小说创作中,必然要有详略,作者无法平均用力,所以《水浒传》的处理方法是很好的,它着重展现了重要人物的人生经历。”
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对比各种名著,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其在批判反思后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这样才能发现创造性阐释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才会大胆地提出各种独具创意的观点。
学者南红英提出了阶梯阅读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元认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汲取、解读、评判、创新这几个步骤来提升阅读元认知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阶梯式阅读,构筑平等对话的评价空间,让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提升,进而促使学生真正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娟.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7.
[2]南红英.阶梯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中国民族教育,2007(5).
作者简介: 戴伟玲(1982— ),女,安徽省枞阳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