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推进方法探析

作者: 徐先凤

整本书阅读推进方法探析0

整本书阅读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亮点,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点。笔者注意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未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很难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部分教师未注意到教材部分选文出自一些优秀的书籍(整本书),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课文教学完全分开,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花样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阅读、坚持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问”封面、分享精彩片段等方法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主要由图片和文字组成,是编者围绕整本书内容精心设计的。“探问”封面,就是鼓励学生根据封面的图片和文字提问,而提问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猜测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阅读兴趣、产生进一步阅读动力的过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起长大的玩具》一书封面画了孩子们开心地玩陀螺的样子。学生观察封面后,便能提出“除了陀螺,还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呢?”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的问题便是他们的兴趣点,教师可以据此展开之后的教学。

分享整本书中的精彩片段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精彩片段往往是整本书中极具语言特色或体现整本书内涵的部分,将这一部分内容分享给学生,能有效突出整本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且教师可以丰富分享方式,如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播放与整本书有关的视频片段等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计划,师生共读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课文往往篇幅较短。而整本书对学生而言,篇幅长、内容多。如果直接让学生从阅读课文过渡到阅读整本书,学生很可能会产生逃避心理,从而直接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订阅读计划,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阅读计划怎么制订?应该包含哪几方面内容?笔者认为,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感受是阅读计划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如表1)。

三、讲究策略,推动阅读

教师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支持者、陪伴者、引导者,要为学生搭建多种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省自悟的过程中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阅读方法。

1.以说促读

阅读分享。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或分享书中喜欢的情节、人物等,并说明喜欢的原因,鼓励多元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分享的习惯,推动学生的深度阅读。

故事讲演。学生阅读整本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解、演绎书中的情节,参与故事传播。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听者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熟读记诵。“新课标”中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熟读记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学生阅读整本书时,让学生记诵精彩语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2.以写促读

随文批注。没有思考、体会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分析书中的人物、情节,通过随文批注的方式及时记录阅读时的所思所想,促进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

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高效。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把握整本书的内容,能有效梳理书中的情节信息,整理书中人物的关系,是学生将书读“薄”的有效方式。

多样练笔。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后,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画手抄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了真切的感悟和体会,就能更好地体现在表达输出上。这一方式能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更有效、更深入地阅读。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学生的持续阅读,也离不开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富有阅读教学机智的教师,往往会创设新颖的活动形式,在不给学生增加阅读负担的基础上,增加整本书阅读的趣味性,让整本书阅读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