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教学例析

作者: 刘福谦

消息写作教学例析0

应用文也叫实用性文体,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满足某种需求而使用的一种文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要求学生“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还专门安排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可见其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消息是应用文的一种,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文体。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涵盖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的五篇文章。笔者以《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例,详细阐释如何提升学生的消息写作水平。

一、在教学中授方法

《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属于消息,有相对规范的写作格式。在教学中,笔者先带领学生借助旁批中的信息,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并在阅读中发现两篇文章的基本特点,即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接着,笔者结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这则消息,了解消息的结构。在阅读中,学生依次找出了文中各部分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总结消息各部分作用及特点,如表1所示。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消息主干所包含的新闻要素进行分析。结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笔者带领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主体部分进行内容梳理(表2),让他们感知新闻六要素。

不难看出,学生要想真正写好消息,首先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捋顺消息结构,二是摸清主体要素。学生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两个要点,才能为之后的消息写作打好基础。

二、在实践中悟技巧

掌握两个要点固然重要,但学生也要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用,笔者主要开展了两项实践活动:读和写。教完《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之后,笔者安排学生拓展阅读《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并让他们运用所学,结合文中批注及学习提示,完成下面问题:1.梳理这则消息的结构;2.分析这则消息主体部分的六要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小组代表发言环节,笔者发现学生对消息结构、主体部分六要素分析得很到位。接下来,笔者又对消息的相关特征进行补充,如用事实说话、时效性强、短小精悍等,以便让学生写出更好的消息作品。

相较于读,写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让学生仿写,而后再依托活动进行写作。如学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之后,笔者让学生仿照其写作模式完成《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发》这一命题作文的写作,部分学生不仅把结构、要素写得很完整,还借鉴了“倒金字塔”式的叙事模式,使内容更具可读性。又如,学完《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之后,正值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笔者让学生关注运动会盛况,撰写一则消息。有了这样的练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消息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在评改中提质量

作文评改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消息写作而言也是如此。就学校秋季运动会消息撰写练笔,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评改活动。评改活动主要有两个环节。

一是组内互评。学生每四人一组,对组内作文进行第一次评改。本次评改主要针对每篇作品的结构和主体部分要素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做到全面、完整。在评改中,部分学生尽管已经明确了消息写作应具备的要素,但在写作时仍然存在必要要素缺失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写到结尾时,并没有写事件的具体结果,这就需要将其补充完整。另外,消息中的背景和结语在必要的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这是教师要特别强调与说明的。

二是教师评改。笔者对提交上来的作品进行评改,主要针对作品的真实性、概括性、凝练性等方面。在此过程中,笔者将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讲评,从消息写作的要素、语言、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修改。第二次修改后,笔者发现学生的作品相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不仅结构完整了,语句通顺了,连字迹都愈发工整了。最后,笔者选出十篇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评改让学生有了成长,让作品有了提升。

消息写作是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是学生写好消息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在做好方法传授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多读、多写、多改,逐步提升消息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