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位值”经验 引导推理“数级”模型
作者: 单广红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11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3.经历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了解多位数的相关数学文化信息。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1.读出下面各数
师:请看屏幕,这些数你们还认识吗?谁来读一读?并说说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生:5070是由5个千和7个十组成的。
师:很好。4532是怎样组成的呢?怎么读?
师:在读万以内数时,只要从高位起分别读出每位上的数,并加上计数单位就可以了。千位是4读作四千,百位是5读作五百,十位是3读作三十,个位是2读作二。
2.复习已学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师:我们还学过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
(出示方块图,如图1)
师:像一、十、百、千是计量数的单位,数学上叫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表示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师:比如千位上的4表示什么?
生:4个千。
师:10个千是多少呢?
生:一万。
师:是的。一万有多大?请大家看屏幕(如图2)。
生:哇……
师:记住一万的样子,今天将用这些学习经验来认识更大的整万数。
(揭示课题:认识整万数)
【设计意图】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是二年级学习的知识,四年级学生大都已经遗忘,但这些经验恰是多位数学习的认知起点。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个”“十”“百”“千”“万”的方块位值模型,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块,为新知学习找好“生长点”。特别是位值模型“万”,是儿童从具体模型认数到抽象模型认数的重要拐点,是联结多位数数级推理的重要桥梁。
二、展开:交流分享,深入探究
1.创设情境,试读整万数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比万大的数,请看短视频。
师:如图3,这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初步统计的清江浦区、淮安市和江苏省的人口情况。这几个数大不大?你们会读吗?
【设计意图】儿童数学学习内容最好来自他们的生活,这有助于他们把习得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于是,教师对主题图作了两点调整:一是主题图改成以清江浦区、淮安市、江苏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区域人口数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社会意义,也引出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一串数学数据。结合地域的大小,让数系自然扩充,多位数自然产生。二是数据呈现形式的改变,教材是以大写的数据呈现的,此处改成了阿拉伯数字,以便在试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2.认识万级数位与计数单位
师:以前学的这些数位还够用吗?(板贴: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生:不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师(出示计数器):万位上拨一颗珠表示多少?(板贴:万、万位)
生:一万。
师:一万一万地接着数,我们一起来数。
生:一万,二万……九万。
师: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生:十万。
师:万位满十怎么办?
生:向十万位进一。
师:说得真好。数位满十,都要向高一位进一。(板书:满十进一)
师:万位的高一位是什么?
生:十万位。(板贴:十万、十万位)
师:我们再十万十万地数下去。
生:十万,二十万……九十万。
师:10个十万是多少?
生:一百万。
师:十万位的高一位是哪一位?
生:百万位。(板贴:百万、百万位)
师:十万位满十要向百万位进一。
师:一百万一百万地数,5个一百万是多少?
生:五百万。
师:7个呢?9个呢?
师:10个一百万是多少?
生:一千万。
师:百万位满十向哪一位进一?
生:百万位满十向千万位进一。(板贴:千万、千万位)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数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现在一共认识了几个数位?
生:8个。
师:仔细观察找规律:怎样能快速记住这么多的数位?四人一小组说说你们的发现。
(课件动态呈现“数级”间的对应关系)
师:从右边起,第5位是什么位?第6位呢?百万位在第几位?第8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因为再用具体形象的位值模型学习新的计数单位,不仅显得杂乱,而且无法表达清楚。教师借助已有的“满十进一”的经验,以已有的“万”的位值模型为突破口,让学生逐步自主推理并认识万级的新数位。
3.借助数位表读数
师:数位可以帮助读数,你们会读660000吗?
师:怎么读?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六十六万。
生:六十万六万。
师:六十万六万,其实就是60万加上6万,是多少万?
生:66万。
师(追问):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生:十万位的“6”表示6个“十万”,万位的“6”表示6个“万”。
师:4870000怎么读?
师:你们敢挑战一下读“80700000”这个数吗?在数学上还有更快的读数方法,想知道吗?咱们先把已学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整理一下。
(课件按从右往左的顺序出示计数单位、数位)
师:为了读数方便,我国有一个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课件呈现“个级”“万级”)
师:我们以前认识的万以内的数,主要是个级的数,可以看成是“多少个一”组成的。例如,4352表示4352个一。今天我们认识的都是整万数,可以看成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例如,660000表示66个万。
(课件: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师:分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读出整万数。
(如图4,对照数级读数:课件出示隐去数位表,只留下“个级”与“万级”,出示数:660000,4870000,80700000)
师:660000,怎么读?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快?
生:分级后一眼就可以发现万级是66,就是66万。
师:非常棒,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多位数从右边起,每4位标上分级线,再读一读。
师:4870000这个数是多少?
生:487万。
师:80700000这个数呢?
生:8070万。
师:观察比较这几个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级后怎样快速准确地读整万数?
师(小结):读万级的数,先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读出一个“万”字。
【设计意图】试读多位数时,有不少学生能准确读出整万数,但也有部分学生用个级的读法“每个数位上的数带上对应的计数单位”,如“660000读作六十万六万”,教师不急于做出否定评价,而是介绍我国的四位分级读数法,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个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一’”,先借助完成的“数级”表读多位数,再逐步抽象借助“分级线”快速准确地认读多位数。
三、总结:巩固练习,提升理解
1.读一读,比一比
85和850000 805和8050000
850和8500000 8005和80050000
8500和85000000 8050和80500000
师:读一读,比一比,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前后两个数的意义是不同的。前一个数表示多少个一,后一个数表示多少个万。万级的读法和个级读法相似,只是要在后面再读出一个“万”字。
2.借助算盘读数写数
师:如图5,老师在算盘上随机拨一个数,请你们先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生:5个万,是50000,读作五万。
生:6004个万,写作60040000,读作六千零四万。
师:请你们在算盘上拨出7020万。
生:7020个万,写作70200000,读作七千零二十万。<E:\杂志\江西教育B版\2022年\4期\引导推理-11.tif>
3.算盘拨珠数数
师:我们用刚学的新本领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
(出示题目:1.一万一万地数,从一百九十五万数到二百零六万)
师:请在你们的算盘上拨出一百九十五万。
师:一万一万地数,该在哪位拨珠?
生:在万位。
师:谁来拨一拨?看他拨,我们跟着数。
生:一百九十六万,一百九十七万,一百九十八万,一百九十九万。
师:一百九十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万?
生:二百万。
师:为什么是二百万?你们是怎么想的?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
师:太棒了,接着往下数。
生:二百零一万,二百零二万,二百零三万,二百零四万,二百零五万,二百零六万。
师:大家再独自拨珠数数: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
4.阅读信息写数
(1)目前,全世界可以确认的昆虫大概有九十二万种。
(2)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谜。
师:看谁能快速准确地写出横线上的数。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写的?
生:九十二万,写作920000;六千五百万,写作65000000。我发现多少万就在万级写多少,然后再在个级写4个“0”。
师(小结):按数级的顺序写数,从高级写起,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位数位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4个“0”来占位。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首先,教师设计“读一读,比一比”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数放在不同的数级,表示的意义不同”。接着,借助算盘设计了系列练习:读数、写数、数数,进一步巩固有形的数位和数级间的对应关系,用数形结合理解多位数的相关信息。最后,教师让学生在信息读取中准确、快速地进行大数读写,学以致用。
5.全课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师:用分级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读写整万数。其实,国际上还有不同的分级方法呢,大家来了解一下(介绍“你知道吗”的国际分节法)。
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了我们所在的区、市、省的人口情况。据初步统计,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的人口数约1400000000,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认识它是多少吗?请课后去试一试,咱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设计意图】在总结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相机介绍“国际分节法”,让学生不仅能了解我国的“四位分级法”,还能了解国际上的数学文化信息。同时,教师呈现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近似数,不仅做到与课始遥相呼应,还顺理成章地进行数系的扩充,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含有亿级的多位数”做了合理的延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