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阅读策略 提高阅读速度
策 划/雷开云 执 教/王林波 评 析/李斩棘
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大体上,前一课的教学是为后一课奠基的,后一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的。把整个单元统整起来思考,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冀中的地道战》时,教师必须将其与单元前三篇课文进行关联。策略单元的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也要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阅读策略,提升语文能力。学以致用,学生才能体会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有了成就感,学习就会充满乐趣。
【课例呈现】
一、复习已学策略,对比阅读速度
师: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完的同学抬头看看大屏幕上的计时器,告诉大家你用了多长时间?
生:我用了1分50秒。
生:我用了1分45秒。
师:同学们读书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效果怎么样呢?来,我们看一看这几个词语,试着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侵略军 大扫荡 堡垒 封锁墙 封锁沟 孑口)
(教师指定学生读,全班齐读)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封锁墙、封锁沟吗?即使我们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语,也不影响我们阅读的速度。大家看,交流平台这样写道: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我们试试这个策略,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刚刚那几个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不管。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速度确实快多了,看来运用阅读策略很重要啊!我们来回顾回顾,从这个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中,大家学到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呢?
生:《搭石》一课,我学到的方法是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
生:我从《将相和》中学到的是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生: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我学到了借助关键词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
师:非常好,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注意用上刚刚说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看看这次读完课文,大家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再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长)
生:我这次用了1分20秒,刚才用了2分10秒。
生:我之前是1分55秒,现在是1分15秒。
师:速度确实快了,值得表扬。同学们,阅读速度提高是好事,阅读效果怎么样呢?我来考查一下大家。这两个词:迷惑洞、孑口,谁会读?
(学生认读词语)
师:要了解“孑口”是什么,了解“迷惑洞”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读哪个自然段?
生:第五自然段。
师:迷惑洞进来之后有几种情况?
生:如果要是进了死道的话,那里会有地雷等着敌人;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生: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这时候只要拿一个大棒,就能把敌人给消灭了。
师:这个孑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水攻、火攻、毒气攻,这些方法敌人都用了,但都不管用,如果要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应该读哪个自然段?
生:第六自然段。
师:非常好,这一段的开头写道: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读了这一句话,你能猜到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吗?
生:怎么防止敌人进行火攻、水攻和毒气攻。
师:大家想想,这不就运用了刚才我们说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吗?
生:抓住关键词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二、教给新的策略,提高阅读速度
1.层层推进,初步掌握新策略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地下怎么知道地面上的情况呢?现在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简称“无线电”,就是有人发现敌情的时候,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吆喝起来,一直吆喝到指挥部;第二种方法是“有线电”,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就知道敌情了。
师:非常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七自然段讲到了这个问题,带着问题读下去就知道了。
师:是啊,带着问题读,也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学生快速阅读)
师:说到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四年级学过的阅读策略——提问。谁还记得我们可以怎么提问呢?
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提问。
生:还可以针对课文的写法、启示来提问。
师:同学们,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如果要提问,你会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不仅要提问,还要带着问题读,这样阅读的速度就更快了。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快速阅读)
师:大家快速阅读的效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
生:因为在广阔平原的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地道的数量特别多。
生:文中说“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生:地道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生:地道有横的、竖的、直的、弯的,样式很多。
师:难怪课文中写道——
生: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实践练习,不断巩固新策略
师:同学们,带着问题读,我们阅读的速度也更快了。但可惜的是,刚刚我们提的问题只针对了内容,我们知道,还可以针对写法来提问。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大家能不能从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来?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尝试提问)
师:好多同学都提出问题来了,特别好!谁来分享一下自己所提的问题?
生:“地道有四尺多高”,作者为什么要用列数字的方法来写?
生:我在这一段发现了“一百多种”“四尺多高”“三四尺”“一百来人”“二百多人”“三五天”等数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数字?
师:这名同学,我问问你,你去过冀中平原吗?到地道里面去过没有?
生:没有。
师:但是现在你一定清楚地道的高度了——
生:四尺多高。
师:你之所以知道,就是因为——
生: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对,列数字还真管用。大家看这个“四尺多高”,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换算一下,大概有多少米?
生:三尺是一米,四尺比一米多了三十多厘米,大约1.33米。
师:你有多高?
生:我大约1.47米,地道大概在我下巴的位置。
师:你看,我们根本没去过冀中平原,也没见过地道,但是现在却非常清楚地道有多高,这就是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地道有多大,能容纳多少人呢?
生:一百多人。
师:教室里现在坐了多少人?
生:五十多人。
师:我们坐得比较松散,稍微挤一些,大概我们两个教室这么大吧。你看,用列数字的方法,我们一下子就清楚了。聚焦这些数字,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默读思考)
生:我发现这些数字都不是很准确的数字。
生:我发现“一百多种”“四尺多高”“三四尺”“二百多人”“一百来人”“三五天”,没有一个数字是准确的。
师:是啊,为什么呢?大家可以联系第三自然段来思考。
生:我知道了,因为这儿的地道非常多,课文中说了: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这些地道不可能都是一样的。
生:第四自然段也说了,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这么多种,肯定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带着问题读确实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带着问题读,还要学会不断提出新问题。
三、聚焦表达方法,落实语言运用
师: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生:应该是举例子。第四自然段写道:就拿任丘的来说吧。举的是任丘这个地方的例子。
师:非常好!作者一举例子,我们就清楚了。还有举例子的地方吗?
生:作者还举了老太太纺线的例子,说明地道里光线挺好的。
师:是啊,有了透气孔,就能漏下光线来,而且还不闷,作者举了老太太纺线的事例,让我们一下子就清楚了。如果让你来举例子,你会举什么例子呢?大家先想一想,然后跟自己的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师:我们来分享分享,谁来说说你举的例子?
生: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小孩借着气孔上透下来的光线在那儿认真读书呢。
生: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妇女开始给孩子做绣花鞋了,瞧,绣得多漂亮啊!
生: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大人在悠闲地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师:这就是智慧的冀中人民,这就是冀中的地道战。同学们,要想了解更多的地道战的故事,大家可以读读《地道战》这本书。要提高阅读速度,可以怎么做呢?
生: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读,还可以带着问题读。
师:相信运用这些策略,大家读书的效率会更高。除了这本书,王老师还推荐大家读读《地雷战》,不过一定要注意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如果大家对电影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地道战》的电影。
【赏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重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王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紧扣单元要素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是值得学习的课例。
一、运用阅读策略,培养高品质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里提到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作为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师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阅读策略,还要复习、巩固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王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单元前三篇课文涉及的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如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等,为这一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王老师又教给学生一种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读。这一方法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难点。当教师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针对课文内容时,及时引导学生针对写法来提问。由此让学生进入思辨的路径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