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 以大概念理念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要义就是变以记忆、背诵、模仿为主的学习为理解、应用为主的学习。大概念理念指的是以学科核心知识引领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大概念理念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度学
教研 | “新课标”,新时代的育人“总指挥”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范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课程改革行动的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教研 | 量感的四个核心问题 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代数学中,有数量和向量、标量和矢量、常量和变量、离散量和连续量、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等概念,在几何学中有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等几何量,在统计学中有平均数、百分数、中位数、众数、
教研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思路 作者简介李竹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多家刊物封面人物、签约作者和专栏作者,致力于“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母语课程开发与实践,发
教学 | 学好“新课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颁布以来,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
教学 | 坚定文化自信,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承担着传授知识和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义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精神发展的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
教学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统编 语文教科书使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板块,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
教学 | 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的作文题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该题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为匾额题名的故事为材料,让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深入思考这一现象在其他领域给人的启示。细细想来,这一
教学 | 以“跨学科学习”为抓手,让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跨学科学习作为学习任务群进入大家的视野。无论是以学习任务群为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将跨学科学习作为专项内容单列,都是“新课标”的创
教学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评价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增设了“学业质量”栏目,对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做了具体的阐述。“新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应体现核心素
教学 |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 “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在“课程理念”板块,感悟最深的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
教学 | 小学生量感的内涵、要求与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新增了一个核心概念——量感,并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中明确了量感培养的总体要求和相关内容。小学阶段是量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认真研读“
教学 |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挑战及其可行路径 “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其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赋予“综合与实践”的目标是:培养
教学 | 注重“四性”理解,发展运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
教学 | 诗意融水墨,生命共成长 【文本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等4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围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
教学 | 深入文体,以读唤思 【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母鸡》是著名作家老舍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章以老舍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敬畏”,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语言直白自然,散发
教学 | 运用阅读策略 提高阅读速度 策 划/雷开云 执 教/王林波 评 析/李斩棘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大体上,前一课的教学是为后一课奠基的,后一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的。把整个单元统整起来思考,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统编
教学 | 以问促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隶属“数与代数”领域,“数量关系”这一主题,作为方程这一单元的“种子课”,为后续学习方程奠定基础,同时为算术思维顺利向代数思维过渡提供保障。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在杭州2
教学 | 落实过程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尤为注重评价,强调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评价将嵌入“教”与“学”的全过程,评价要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一致,要收集学习过程
教学 | 初中生校本化养成教育体系优化与完善探究 如今,养成教育形式化、边缘化、碎片化、随意化、低效化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提升养成教育实效,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学校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思路,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关注德育内容向
教学 |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新思路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关联,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而言,设计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其中,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教学 | 抓住语文要素,有效开展群文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5万字的要求。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