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漆智辉摘 要: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将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效衔接,提升思政教育的系统性,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思政教学虽然在课程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差异,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 高中思想政治
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对必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构建思政学习的综合系统框架,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中,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材编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还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的思政课学习,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有效的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是当前思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不同之处
(一)教学内容不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按照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身心发展情况以及认知水平等进行编写,主要涉及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内容,侧重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设计了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还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的内容。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最大变化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应用性更强。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强化法治意识及文化意识。从教育内容来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有相似之处,只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更加深奥。因此,将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机衔接,可以循序渐进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不同
无论是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是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都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心理状态和认知情况进行了教学目标的分阶段设置。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需要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行为方面的知识,因此设置的教学目标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案例延伸、问题设计及知识拓展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关键能力以及必备知识的同步提升。从这一层面来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都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视角,将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效衔接。
(三)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生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情绪化比较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加注重德育的开展,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同时,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自制力比较差,很难展开高效的自主学习,因而大多数教师以引导性教学和具象教学为主。而高中生的认知与思想已经基本成熟,情绪化行为逐渐减少,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经常会将议题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以更好地落实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衔接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也存在内在的相通之处。因此,在进行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时,教师也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衔接,以更好地推动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高效开展,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方面进行衔接
新课程标准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入手,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内容、方式、目标,是当前教师教学的重要指南。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关注其中关于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阶段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学习特点,融合核心素养培养这一教学任务,积极推进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以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递进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内容,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很多教师会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以及“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和联系”上,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践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种教学不够全面,很可能会影响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将这两部分知识进行衔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利用暑期线上学习、研学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开设初高中衔接课程。在实际的衔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师生问卷调查、微课设计、专题研讨会、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并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实际学情,完善衔接课程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作业设计等。
例如,教师可以以10分钟微课的形式开展“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设置研讨问题:“为什么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以及网络资源,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初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案例,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探究,了解我国的根本性质以及相关的政治制度,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完善知识系统,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衔接
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初中政治学习可以为高中政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政治学习可以深化与补充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政治知识,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统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帮助学生将初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建立起联系,进行系统化、递进式的学习。要实现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各个学段的教师必须打破学段界限,树立“大教材观”,对初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全面解读,厘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之间的关联,并对初高中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进行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将这些知识再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或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整体思维能力。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如果采取面面俱到的教学形式,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会严重浪费教学时间,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找到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合的切入点,有效优化初高中思政衔接课程的教学设计。针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的方法,带领学生回顾初中道德与法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和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补充知识,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衔接
在现阶段,无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难以取得教学实效。要想更好地进行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和高中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提高教学的结构性。
例如,在开展时政教学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初中与高中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并引导他们对时政问题进行点评,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的基础上,开设“时政讲坛”活动,让学生结合教材资料,对时政热点进行评价,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开展初三暑期社会实践、高一开学时政大讲堂、主题演讲、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自然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进阶。另外,在核心素养培养这一大目标下,高中思政教师要积极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交流,根据初高中学科教学的特点,共同探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件制作和作业布置等,打造有效的衔接活动课程,以寻求最佳的初高中衔接教学方式。
三、结语
总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初高中思政教师要增强教学衔接的意识,对初高中政治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分析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结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初高中思政课衔接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凌臣.提升初高中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八因”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9):83-85.
[2]王恒富,王超.正确价值引领的初高中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9):31-33.
[3]陈小春.初高中思政教学一体化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1):22-23.
[4]杨使兵,侯新旺.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法差异、问题及衔接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14):97-98.
[5]刘佳旺,宗永平.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究:以伊宁市中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1-23.
[6]王闻倩.初高中思政教育中课堂学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81-182.(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