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作者: 周颖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育已由知识教育转为素养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五育”融合的方法与策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五育”融合 教学策略

“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升,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落实“五育”融合,既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主要手段。

一、在内容设计中体现“五育”融合

(一)融入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数学家生平的故事,这些故事为数学学科添加了一定的文学色彩。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数学故事,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在数学中渗透德育。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笔者导入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将其作为本课“数学文化讲堂”的主题。在教学中,首先,笔者询问班级学生是否学习过使用算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此前学习过,就让这些学习过的学生展示使用算盘的技巧,并教导其他学生如何使用算盘。其次,当学生初步掌握了算盘的使用方法后,导入算盘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算筹讲到五珠算盘、七珠算盘,将算盘的发展改编成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算盘是如何从简单的木棒、骨头这种算筹,逐步发展到可以开方、乘方的历程,又是如何彰显了我国古人伟大的智慧。最后,给学生讲述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算盘还参与了核潜艇与“两弹”的制造,让学生了解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算盘是如何为我国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以此落实本课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与文化,促进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二)整合课外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等。另外,数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几何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几何美感。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几何时渗透审美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生活中能见到哪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分别应用于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其次,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各种金属高塔中可以看到各种三角形,在一些可折叠伸缩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各种平行四边形。利用这些资源,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深度融合。最后,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使用色彩鲜艳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铺设卧室地板(给出卧室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度等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利用图形铺满地板,并设计出最优美的图案。

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合理渗透课外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美育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

二、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五育”融合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

在“五育”融合视角下,教师构建生活化课堂,能给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切实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笔者设计了“智育”与“劳育”融合的生活化课堂。在教学中,首先,笔者提炼出“统计与数据整理”主题,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劳动情境,带领学生回忆此前在学校参加过的劳动实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劳动经历:“同学们都参加过大扫除,那么在大扫除时,我们会使用到哪些劳动用具呢?”其次,设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一次更为全面的大扫除,在此之前,请统计班级内现有的劳动工具。”对此,学生需要使用统计表统计班级大扫除活动中的主要劳动项目,并使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班级内现有的劳动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的劳动情境,将数学知识和“五育”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生活化劳动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智育”与“劳育”的深度融合。

(二)设计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属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户外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时,首先,笔者直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的一块草坪面前,让学生观察草坪,并说出草坪的图形,思考草坪的绿地面积计算公式。其次,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拿出软尺测量边长,学生很快发现软尺的长度不足以量出梯形的任意一条边长。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发现以接力的方式定点站位,就可以完成对边长的测量。最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了对校园绿地面积的计算。

三、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五育”融合

(一)健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具体反馈。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更加全面、立体,将德智体美劳纳入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之中,促进“五育”的融合。

比如,在笔者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障碍,通过小组合作也没能解决,因他的思维方式与组员之间有隔阂,无法融入大家的讨论之中。但在巡视时,笔者发现这个学生的思路和想法极具质疑精神与创新意识,便鼓励这个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评价不仅能让教师从整体视角上判断学生的学情,了解教学计划中的不足,还能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是推动“五育”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重要途径。

(二)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将“五育”融合理念渗透到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改变传统作业的“题海战术”,提升学生作业的整体质量,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比如,在教学“圆”时,首先,笔者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一次家务劳动,看看家中有哪些圆形的物品,提前对“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通过“确定起跑线”的方法,结合操场塑胶跑道两端的半圆形,给学生讲解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最后,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计算出学校操场各条跑道的长度,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起跑线,完成百米竞赛。

总之,“五育”融合是在尊崇学科地位的基础上,把“五育”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日常管理和文化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育人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将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入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珠凤.“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J].华夏教师,2022,(14):67-69.

[2]冯发祥.例谈“五育融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22, (8):21-22.

[3]黄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2):69-71.

[4]赖丹萌.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路径新探[J].试题与研究,2022,(25):177-17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