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古诗整合教学的策略

作者: 谢星

摘   要:在小学低段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将古诗教学同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融合,借助相关学科的学习方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生动性和艺术性;要化抽象的文本学习为形象的直观感受,以丰富的学习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古诗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段 古诗教学 学科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典范性,注重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在小学低段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情,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特别是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让教学变得生动而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融合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都是语言朴实、朗朗上口、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术学科内容融入小学古诗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看图学诗”,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根据内容配了彩色插图,以图画的形式突出了古诗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教学同课文插图联系起来,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插图的意境之美,在图文结合的学习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感受“诗中有画”的美好意境。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为例。首先,笔者指导学生朗读《池上》和《小池》两首古诗,大致感知古诗内容,并借助PPT展示池塘一年四季的景象,让学生对“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其次,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写的事物,在图文对照中感受画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最后,组织学生结合插图,朗读并品味诗句,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偷、采、藏、惜、爱、晴柔、露、立”等字,感受古诗中生动的童趣与优美的意境。

教师在运用“看图学诗”的策略时,要科学地处理看图与学诗的关系,既可以先看图后学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先学诗后看图,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交叉运用”,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意境。

(二)“学诗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针对古诗的编排,编者的意图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是传承中华优秀的古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学诗赏画”的策略开展教学,遵循“先学诗,后赏画”的原则,带领学生朗读、解析和吟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为例。首先,笔者组织学生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朗读《村居》和《咏柳》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其次,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联系生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欣赏古诗的配图,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和意境美。最后,组织学生交流,结合具体诗句分享自己对古诗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忙、放纸鸢”等词语中,感受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活泼的童趣;从“妆成、垂下、裁、似剪刀”等词和词组中,感受无限的活力,体会诗人写作的技巧。通过“学诗赏图”,笔者培养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融合音乐学科,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古诗本身具有一定的节奏与韵律,不仅非常适于吟诵,还可以用来配乐歌唱,这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古诗教学与音乐学科进行融合,既可以是配乐吟诵,也可以是配乐演唱,让学生在学科融合中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在吟诵与传唱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一)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配乐诵读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唐代诗人贾岛在《题诗后》中有这样两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它生动地揭示了古诗可以吟诵的特点。因此,在小学低段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示范朗读、诵读微课、视频诵读等,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为例。首先,笔者播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配乐朗读视频,让学生一边跟读一边观察课本中的插图,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诵读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写的画面。在诵读结束后,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配乐诵读的方法时,要将配乐诵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提升古诗的教学效率。

(二)学唱古诗,体会古诗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低学段所编排的古诗文字精练、富有节奏与韵律,并且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学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学唱古诗。比如,可以按照古调学唱;可以按照创编的新调进行学唱;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创设生动的学唱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行学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唱中感受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体验古诗的情感。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为例。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敕勒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组织学生观察这首诗的配图,交流配图上画了哪些内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敕勒川的热爱之情。再次,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联系配图内容,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最后,以“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首民歌,本来是用来歌唱的,你们想学唱这首民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多媒体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敕勒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深化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在学生学唱古诗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的内容与内涵,科学安排学唱环节,既可以在教学完成后带领学生学唱,也可以运用微课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唱。

三、融合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表现媒介丰富多样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展示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学生的学习深度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古诗类的课文都是以诗文与配图的形式呈现的,语言浅白,内容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但由于学生的认知与生活阅历不足,他们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文字表面,对古诗情感的领悟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古诗内容、作者写作背景紧密相关的资料,强化学生的学习。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为例。首先,笔者播放视频短片《鹳雀楼》,向学生介绍鹳雀楼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名人故事,并播放诵读微课,让学生随着诵读视频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其次,组织学生借助PPT一句一句地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雄浑的意境,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登鹳雀楼》一诗的创作背景,组织学生结合作者经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体验,交流对后两句诗的体会。

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写作的原因,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都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画面,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画面之中,从而形成“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这就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了古代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为例。首先,笔者播放《静夜思》的朗诵视频,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其次,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朗读中将自己想象成诗人,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在理解诗句内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低段古诗教学,利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音乐等,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古诗实践活动。比如,可以设计古诗教学微课,借助班级网络空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运用古诗微课,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可以设计古诗欣赏微课,组织学生录制古诗朗读视频等活动。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为例。首先,笔者从网上下载《望庐山瀑布》的诵读视频和学习微课,上传到班级空间,让学生借助这两个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这首诗,还要根据诗的内容编写一篇小短文,上传到班级空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其次,以图文对照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每句诗的意思,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最后,组织学生抓住后两句进行深入学习,以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加深学生对庐山瀑布雄浑壮观之景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低段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实施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燕.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古诗词教学初探语文跨学科学习[J].新教师,2022,(12):31-32.

[2]包亚娟.情境教学在小学低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2,(34):90-92.

[3]倪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2,(31):49-51.

[4]毛文姬.喻深以浅,喻难以易:小学古诗词教学“深入浅出”之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9):75-77.

[5]任铭.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2,(33):48-5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