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肖慧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信息媒介迅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教师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微课   初中历史   应用策略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加以整合、提炼、转化,并进行动态展示的学习手段。将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微课视频,能初步认识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整合历史知识与信息,利用微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历史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微课的价值分析

首先,微课以学生为中心,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微课并非简单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而是把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本真的生活中。微课的课时普遍较短,并且教学材料少,灵活性很大。有针对性的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内化知识,还可以激励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又能拓宽知识面。

其次,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互动、平衡的沟通状态。微课以知识点为核心内容,教学资源丰富且多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践性与实用性,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再次,微课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微课可以把现有的课程进行碎片式的视频拆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大量信息的数据库,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筛选,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最后,对学生而言,微课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对教师而言,微课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传统听评课模式的突破,教师能从微课中受到启发,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专业成长空间。

二、微课的特点

相较于多媒体,微课属于结构性十分鲜明的数字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进行归纳梳理,以直观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微课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微课具有综合性,一节微课能整合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微课时间短、主题明确、内容集中,一节微课通常阐述一个主题或一个重难点,教学效率高;最后,微课具有方便传播的特点,便于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观看。

三、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在初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是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要求学生不依赖教师与同伴的指导,就能够独立探索未知的知识与奥秘,实现知识的积累与内化。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将学生的求知欲“放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预习档案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的课前准备工作,使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主动探究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发展最不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自我思想与行为的约束力较弱。初中历史知识以文字与图片为主,除了历史事件,还有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制度、历史背景等内容需要学生记忆,这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学习压力,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中,一方面能够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统一的认识与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四、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应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课前预习档案,记录学生的预习行为,指导学生的预习,为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讨论做准备,使历史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教师在制作《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微课视频时,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古典文化都有哪些、它们发源于何处、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等。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教师可以这样制作微课视频:首先,引入一段神话故事,因为古希腊盛行神话、文学、艺术、体育、史诗,尤其是希腊神话,被称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其次,引入阿基米德的一段趣事,再次向学生展现希腊罗马文化,包括《荷马史诗》、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最后,向学生展现古希腊罗马的古建筑与我国建筑的异同点,并给学生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利用微课结合课本,学生能够初识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微课在重难点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部分,通过微课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例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正反面来分析造成此历史现象的原因与结果。因此,笔者制作了两个微课,一个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另一个是“印度民族起义”,通过这两个微课,让学生分析造成此结果的不同原因。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而发展思辨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微课在课后巩固环节中的应用

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知识巩固环节。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问题不同步等现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设计不同层次的微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一课后,有的学生对鸦片战争内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部分掌握不够透彻;有的学生不理解《南京条约》的影响;有的学生不会分析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等。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有针对性地制作出相应的微课,让学生通过相应的微课真正实现课后巩固。

综上所述,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减轻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学习历史增添动力。同时,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探究、重难点教学中运用微课,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与质量,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娟.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65):154-156.

[2]韩冬梅.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14):60-61,6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潭东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