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作者: 范美华摘 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关键,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以往以教师解读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以阅读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他们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 高阶思维
英语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思维的教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思维品质”这一要素,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思维训练,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真正发生,以学生的“读”为主体,让他们有主见地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打破以往以教师解读为主的教学定式,关注学生个体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鼓励学生进行真实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尝试以迁移的方式将阅读策略运用于新语境的探究实践中,从而以阅读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以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他们的阅读实践,扎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探索中,笔者从创设真实语境、深度解读标题、生成问题线索、拓展绘本阅读这四个“生成点”,大胆进行尝试,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给学生的英语阅读插上思维的翅膀,助力学生的“凌空翱翔”。
一、创设真实语境,激发思维活力
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发酵条件”,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包括真实、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喜欢提问题,但是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干巴巴的,缺乏思考的价值;有的问题没有真实的语境作为支撑,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无法激活思维。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我们要善于做好思维的“热身运动”,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以趣味化的小游戏、接地气的生活镜头、信息化的教学形式,营造出学生喜欢的学习语境,在语境中自然地呈现问题,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接纳与理解。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这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时,在Pre-reading环节中,笔者利用微信小程序中的“跳格子”游戏,借助希沃白板设计了趣味闯关活动。第一轮游戏是“跳单词”,利用白板呈现如living room、bathroom、kitchen、bedroom等名词,以游戏形式考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第二轮游戏呈现名词短语,通过有趣且具有互动性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阅读活动做好热身准备。随后,笔者以问题“Who does housework in your home?”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把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小视频展现出来,以真实的语言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知,引发学生的阅读共鸣。
二、深度解读标题,诱发积极思考
单元主题或是文本标题在阅读实践中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有着深远的解读价值。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有带学生读标题的习惯,但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深度解读,导致学生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其实,在文本解读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做好标题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主动预测故事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认识或经验,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先于阅读教学“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这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聚焦单元标题,引导学生读标题、看插图,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自由提问。在这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注意到animal和friends这两个关键词,提出了许多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如“What are their animal friends?”“What is your animal friend?”“What animals do you know?”“How to show our animal friends?”等。在解读标题的过程中,笔者借助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语言支架“I can see...”这个句型,用播放动画的方式快速展示一些动物,鼓励学生快速反应,看图说话,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而在While-reading的总结环节中,笔者再次回到标题,给学生提供介绍动物朋友的三个角度,即“What colour is it? What is it like? What can it do?”从而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自主归纳,充分发挥标题在阅读中的导学价值。
三、生成问题线索,引发深度思考
学会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但是,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基于文本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关联性、进阶性的问题支架,导致阅读课堂非常松散,学生找不到关键点,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对此,我们要善于从问题上突破,以具有连贯性的问题链,生成显性的问题线索,由浅入深地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从文本浅表内容走向文本核心,从而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不仅如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指向语言的迁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并尝试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Seasons这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先从语篇的整体角度,以季节排序、季节拼图等游戏形式,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随后,在While-reading的阅读设计中,笔者呈现了问题链,以春季为示范,引导学生聚焦三个问题,从季节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及相关活动展开探究:
1. Which season is it? It’s spring.
2. How about this season? It’s warm.
3. What can we do in spring? We can fly kites. We can go boating. We can...
笔者循序渐进地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引导学生就“What can we do in spring?”这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自己在春天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四、拓展绘本阅读,触发阅读行为
阅读不应止于课内,更要走向课外。在基于单元主题的拓展与延伸中,教师应设法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拓展与主题相匹配、与学生能力相匹配、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绘本教学,以绘本复现单元的语言知识点,以绘本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在绘本阅读中,我们可以在与主教材融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阅读的形式,从“知识本位”真正走向“学生本位”,通过角色扮演、趣味配音、阅读圈、群文阅读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What a day!这单元的Checkout time板块时,笔者为学生带来了绘本故事Kipper and the Giant。笔者将阅读目标定位为“能理解故事情节,并能表演故事,以英语日记的形式将故事写下来”。在阅读过程中,笔者关注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聚焦绘本的最后一幅图,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adventure,由此让学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认识。接着,笔者以图片环游的形式追问:“Whose adventure is it?”然后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将Kipper’s adventure分为三部分,即“before the adventure”“in the adventure”“after the adventure”。在Post-reading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填写“What a/an ___ adventure!”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后,笔者鼓励他们帮助Kipper将这场冒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实现读写之间的有机整合,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总之,语言乃思想的有机创造物,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能够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发展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要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积极渗透思维训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学会思考了,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魅力与成就,最终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当然了,要打造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课堂,不仅学生的思维要“在线”,教师的指导也要“在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精挑有益资源,深度解读文本,以自己的阅读素养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朱美华.从阅读到“悦”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变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1(16):44-45.◆(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