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凤英

摘   要:自新时代小学数学改革工作推进以来,广大教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各个层面的优化展开了探索。为了让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能更好地贴近教学实际,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本文从优化教材、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学生的评价及学生的练习设计展开实践研究,期望能够提高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优化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其特征是知识点的逻辑结构比较深,所以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关键之处就是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所形成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数学方法应用能力、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和方法,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结合生活,优化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可以告诉教师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教材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适合所有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教材不能解决的,或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征,需要对教材进行细微的改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优化工作,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开端是,直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四边形,实际上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按照这种形式进行导入,是很难将本节课的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入课堂中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优化,优化的思路是从生活化数学中展开,将生活中和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的物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这些物体当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新知识导入课堂中。

二、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蓝图,教学设计包含整堂课的教学主题、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非常大。虽然很多教师都会写教学设计,也会对教学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仔细的分析。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依然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导致教学设计的功效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会认为这节课最佳的教学工具就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主线就是信息化数学课堂的展开。纵观整个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师一直都是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但是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切换得比较快,很多学生因为幻灯片切换得太快导致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因此,在开展教学设计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设计,在设计中添加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形式,并且将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平移的方向和长度展示出来,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补充。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以多媒体为主导的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已成为一项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基本上每位教师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但很少看到多媒体的其他功能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该项技术的功能仅仅只有课件展示吗?其实不然,多媒体包含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多媒体载体都是承载知识的工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多媒体的价值,提高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性;要结合多媒体的多项功能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优化。以教学“圆柱体和圆锥体”为例,对圆柱体表面积的求解,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如果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或者PPT图片展示,是很难将知识的形成与转化的思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动态化结合图形的变换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圆柱体的拆分和组合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把一个圆柱体拆解开,让学生观察其由几个面组合而成,最后根据不同面的面积计算,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四、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工作

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高,评价是对一堂课的效果及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在围绕学生的评价进行教学优化时,教师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是最后的学习结果,都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首先是形成性评价,包括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师就像医生一样对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诊断,了解班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正式开展教学工作做准备。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教师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通过互动和提问的方式来揣摩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是结果性评价,从学习结果来分析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表现。这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内容上涵盖面非常广(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过程表现、学习结果等),在评价针对点上包含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方法应用能力及学习习惯和思想等。

五、分层理念下的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要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机构的培训辅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上,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味地去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而是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作业。所以,在针对学生作业方面开展教学优化时,教师可以结合分层教学理念进行。分层教学理念本质上就是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班级中有不同类型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所差异和层次性是正常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素材,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一样的作业非常重要,可以让作业更有针对性。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笔者针对班上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所设计的作业是:掌握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体积计算公式。对该层次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因为他们还没有深入知识应用阶段。对学习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是针对概念辨析、公式的应用进行作业设计。比如分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找出其中包含的并列关系,重视从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学生学习层次不一样,需要完成的作业也不一样,凸显了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忽视学生主体价值、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性不强、没有关注教学全过程等问题,所以优化教学工作就是教师要针对现存的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金山.优化小学教学方法,注重数学方法指导[J].学周刊,2021(32):135-136.

[2]王雪.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1(32):55-56.

[3]马德才.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93-194.

(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荧屏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