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新生态,“提质增效”促发展

作者: 黄睿倩

摘   要:阅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从“素质育人”的高度出发,从“增效减负”的目标出发,重新审视阅读教学,从追求“知识本位”走向追求“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本文将结合自身的阅读教学经验,从“深度阅读”出发,就注重知识关联、深度解读文本、拓展阅读实践三个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阅读。

关键词:“双减”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提质增效”

阅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增效”和“提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真正地“减”下来,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真实地“提”上去。也就是说,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从“素质育人”的高度出发,从“增效减负”的目标出发,重新审视阅读教学,从追求“知识本位”走向追求“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走向基于主题意义的“深度阅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则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多样性、流畅性,其实就体现了其思维的逻辑性、形象性、发散性。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新生态下,英语阅读教学也应该及时反应,做出变革,积极打造指向学生深度阅读,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最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样态,把“提质增效”落到课堂实处,确保学生实现“一课一得”,甚至是“一课多得”。为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阅读教学经验,从“深度阅读”出发,从注重知识关联、深度解读文本、拓展阅读实践三个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注重知识关联,调动思维活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文化积淀,主动去感知、体会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里,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探索文本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达到“增效”的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有效激活文本主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新知识系统中,以此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读前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能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尝试以接地气的话题活动、趣味化的游戏互动、形象化的生活镜头等,有效激活文本主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想象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活用插图信息,用好主情境图,引导学生在读题、读图的过程中,挖掘“打开文本”的关键信息,并在信息加工与处理的过程中,将获取的信息与有价值的文本线索串联起来,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预测文本的发展走向,以此发展学生的预测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这课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开展了“引出话题—话题讨论—预测发问”的读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和故事插图,在读图的过程中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读封面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猜测:“What is this story about?”学生很快就能抓住故事的主人公,回答:“The story is about 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在读图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猜测这三只小熊的关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测道:“They are mother bear, father bear and baby bear.”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又问道:“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学生找到了三个关键词,即house、soup、beds。在预测过程中,学生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与故事中的人物共鸣,有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发了他们的阅读期待。

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的思维能力,也应有意识地教他们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二、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思维深度

阅读教学“提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发展。在解读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过度重视文本中的词汇、句型或语法知识点,将文本以“碎片式”处理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过分重视文本的语言知识传递功能,最终导致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为了打造“高品质、高思维含量”的阅读课堂,在解读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单元主题出发,从单元的“大概念”出发,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此外,在解读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抓住文本的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抓住故事线索、时间线索、情感线索、地点变化线索等,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

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An English friend这单元时,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聚焦对话的核心——Tom,通过Wang Bing和Gao Shan的讨论,有效提取关于Tom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Tom设计了以“个人信息表”为框架的学习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善Tom的个人信息。在学习支架的指引下,学生很快就能直指文本“内核”,厘清文本的主要内容。在拓展环节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就如何结交网友展开了讨论,并融入安全教育平台中的“网络安全”专题,告诫学生在结交网友的过程中,不能泄露自己的家庭及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支付账号的相关信息,以此培养学生科学上网、正确交友的情感价值观念。

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训练的重点。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能以开放性的问题语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从浅层的“读”上升到深层的“悟”。

三、拓展阅读实践,促进阅读迁移

“减负增效”的本质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现有的文本内容,还要能够基于单元主题及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拓展,促进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体验,既丰富“教”的内容,又拓宽“学”的渠道,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主教材与绘本故事的意义融合,拓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促进学生的阅读迁移,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这单元时,笔者在Checkout time板块中融合了绘本故事Zob is bored。在故事阅读中,笔者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Why is Zob so bored?”展开阅读探究,并借助Zob的时间安排表解决这个问题,了解Zob的日常活动。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为Zob的周末安排提供合理的建议。最后,在了解了Zob利用周末时间捡垃圾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与工作的同时,学习Zob的环保精神,为“守护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故事阅读中,笔者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意义探究,增强了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而且升华了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活问题,如爱护环境、社区服务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之,“双减”政策既要求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又要求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能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深入,优化阅读教学,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价值,以循序渐进的问题、生动立体的语境、丰富多元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翁昕妤.“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1(30):18-21.

[2]肖靓.浅谈问题导学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New Welcome to English教材阅读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1(9):62-6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