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让诗歌教学更精彩
作者: 顾玫瑰摘 要: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微课形式短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利用微课导入诗歌教学,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优美的诗歌意境,帮助学生突破诗歌学习的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巧用微课
微课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学方式,它形式短小,内容生动,具有鲜明的可感知性和强大的感染力。在诗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微课,不仅可以补充学习资料,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促进诗歌教学的深入开展,让诗歌教学更精彩。
一、运用微课,生动导入
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形象生动,意象丰富,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性、画面感和情感性,是诗歌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运用微课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诗歌氛围中,促进学生的诗歌学习。教师要注意寻找诗歌学习的最佳切入点,综合运用音乐、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媒介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七律·长征》一诗的教学为例,这是红军翻越岷山,即将取得长征胜利之际,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长征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长征并不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制作介绍长征的短片,并在介绍中特别突出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通过生动的微课导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长征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弥补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诗歌教学的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从诗歌背景、内容、主题和作者资料等几个方面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表达媒介,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营造诗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用微课,创设情境
大多数诗歌短小精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十分精妙,多采用形象、鲜明、富有活力的词语。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之中,让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等。
以《绿》一诗的教学为例,这是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充满生机的美丽画卷。由于诗的高度概括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首诗较为抽象,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微课就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之初,运用微课视频朗读的方法,把诗歌朗诵、图片展示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形成情境朗读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学习诗歌的具体小节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展示诗歌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利用微课创设诗歌学习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多用形象的媒介,如图片、音乐等,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思考,更快地进入诗歌情境,提升学习效率。
三、巧用微课,营造“意境”
诗歌一般都是以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的事物,在诗歌描绘的情境中,一切事物都被作者注入了主观的色彩,由自然界中的物象转为诗人心中的意象。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微课,给学生营造学习诗歌的意境,让学生置身于意境之中,通过对意境的感悟、体会,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化对诗歌的学习。
以《枫桥夜泊》一诗的教学为例,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夜宿枫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诗人把自己的羁旅之愁融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给全诗蒙上了一种浓郁的情感色彩。在教学本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营造古诗学习的意境,如对于“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精选能够表现本诗画面的图片,配上舒缓深沉的音乐,给学生一种苍凉、孤寂之感;同时,配上话外音,对此情此景进行解说,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夜深难寐。教师要特别解释清楚“霜满天”的景象,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在营造意境时,教师一定要紧扣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分析意象,揭示诗句的内涵。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诗句中的各个意象组合在一起,由意象群构成意境,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表达的妙处。
四、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诗歌往往比较短小,特别是古代诗歌,在字数上有着严格的限制,这就使得诗歌的语言具有抽象性,赋予了事物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学习诗歌时,学生无法依据诗句的字面意思来完成对诗歌的解读,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内容丰富、表达形象的特点,来帮助学生突破诗歌学习的难点。
以《七律·长征》一诗的教学为例,本诗有几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教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突破。例如,对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学生在“逶迤”和“磅礴”两个词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采用“图片+讲解”的形式,让学生生动地感受诗歌意境;而对于“腾细浪”和“走泥丸”,教师则需要通过“图片+语音”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高大形象。再如,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的理解,是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对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战士激烈战斗的短视频,让学生体会“寒”的用意所在。在体会“暖”字时,则可以通过“视频+旁白”的方法,创设战斗胜利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比的革命豪情。
在利用微课突破诗歌教学难点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需要科学利用微课,从而构建高效的诗歌教学课堂。
五、巧用微课,拓展升华
由于小学生在知识储备、文化积淀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一般停留在表面,在诗歌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精度方面都有待提升。为了让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更加深入,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制作关于诗歌语言赏析、写作方法分析的微课,让学生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墨梅》一诗的教学为例,这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一首题画诗,描写了水池边的一株墨梅独自开放,不求人们的夸赞,只愿留下一身清香于天地之间。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称赞梅花,表现了诗人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在教学中,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和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让学生思考:梅花在古人心中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并精选几首借梅花表达志向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读与赏析,从而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利用微课进行拓展学习,关键是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随意拔高学习难度,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陈慧敏.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微课设计与应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6):57-59.
[2]刘九香.微课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9(24):168,170.
[3]陈江华.见“微”知著,小语学习的新生力量——例谈小语微课视频制作的设计思路[J].小学教学研究,2017(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