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不动的洞螈

作者: 雷炳新

如果有人问你地球上最懒的动物是什么,你的回答可能是能够1个月不进食、倒挂在树上数小时一动不动的树懒,可能是行动迟缓、每天睡眠将近20小时的考拉,也可能是吃饱喝足后、“宅”在家里数月不出去活动的蟒蛇……其实,还有一种动物懒得出格:它懒得吃,懒得喝,懒得活动,可以7年不挪动一步,甚至懒得交配,约12年才交配一次。它便是洞螈,堪称地球上最懒的动物。

作为一种两栖类动物,洞螈栖息于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分布在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及赫塞哥维纳等地。

洞螈有着细长身体,一般体长20~30厘米,通体白色,长有四足,它依靠外露的鳃呼吸,即头部后侧的红色角状物。

所有洞穴生物对洞穴环境的适应包括体色改变、视觉退化、触觉敏锐、产卵量少但孵化率高,以及洞穴生物代谢率低、寿命长、发育期长等特征。作为一种典型的洞穴生物,洞螈也具备这些特征。它们的身体因为缺乏色素而呈白色;长时期的暗无光线使得它们的眼睛已经退化到几乎看不见。但是,它的听觉和嗅觉很敏锐,可以靠嘴巴周围的凹痕感知外界的动静,并能检测猎物发出的微弱电流。洞螈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穴居动物,据说它能活到100岁,是洞穴里的长寿者。

洞螈为什么这么“懒”?

我们知道,生物都是以繁衍为生存核心的,但因为洞穴环境太过恶劣,缺少食物,它们不能通过大规模繁殖来扩大种群,因为繁殖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行为,需要摄取大量的食物,所以洞螈会通过提高生存率来保证物种的延续,比如绝食策略。

洞螈是掠食动物,洞穴中的螃蟹、蜗牛和昆虫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洞螈捕获到食物之后不会咀嚼食物,而是直接吞下去,慢慢消化。当食物短缺的时候,洞螈会减少新陈代谢,极端条件下甚至会吸收自身组织。这也是它们可以长时间不吃不喝的原因。

英国与匈牙利的科学家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洞穴中发现,洞螈在10多年的时间里只挪动了不到10米的距离,其中一只洞螈甚至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坚持了2 569天。

科学家还发现,因为生活的环境与外界隔绝,没有天敌,洞螈就是洞穴中顶级的捕食者,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因此,在安全的、充满食物的“桃花源”里,洞螈就这样持续地“宅”下去,无视黑暗与寂寞,默默对抗着岁月的流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