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写作”这柄剑,去江湖闯一闯
作者: 晓叮当小时候暑假,我在家倍感无聊,于是参加了一堂作文公开课。在课上,我其实并未学到什么写作技巧,可是这堂课在我心里埋下了“立志要成为作家”的种子。
我依稀记得那天天气炎热,有丝丝缕缕的微风透过窗户吹进教室。我仰着脸,顺着风的方向感受其中掺杂的花香。时不时地,我还会瞧一瞧随风摆动的树叶和天上飘浮的云彩。
儿时的酷暑时光也是香甜的、无忧的,像一幅画映入我的眼帘,让我禁不住想要提笔记录它们的痕迹。灵感不断涌现,渐渐触动着我,我在心里感叹:“要不长大后,我也当一个写作老师吧!”
我至今都记得,年少的第一个梦想,也是唯一一个梦想,“诞生”于那样一个夏天。尽管在以后的很多个夏天里,我都没有实现它,却依然记得它最初的模样。
18岁那年夏天,不再有晴空万里、芳草繁茂,更多的是乌云密布、树叶凋零。由于我的数学成绩实在跟不上重点高中的步伐,也并未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班主任与父母商议将我转去美术班。
“我想当一个作家”,这个想法时不时地被我挂在嘴边。身旁的人都以一种不理解的目光审视着我。当然,有些同学还以此来讽刺我,取笑我。
在外人看来,这的确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我总是空有想法,其实一点儿投稿的渠道都没有。直至大四那年,我想当作家的梦想才有了一点点方向。
彼时,市面上有一本很受欢迎的杂志,我很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出现在那本杂志上。终于,我不吃不喝地坐在电脑前写了整整五个小时,完成了一篇自认为的“大作”,发送到杂志的投稿邮箱里。
“不好意思,此文不符我们杂志社的要求,请另投。”“大作”发送后不到十分钟,我就收到了回复。我不甘心,重新调整文章的结构,再投。结果依然是被拒稿。
我不服气,继续修改,继续投。一遍、两遍、三遍……直到第五遍,对方的回复终于不再只是简单的拒绝,而是开始指出文章的缺点。我看着编辑的回复,欣喜若狂,再改,再投。
到了第八遍的时候,我收到了这样的回复:“你不必再改此文,这篇文章已经是废稿,我们不会再收。但你也不必灰心,网上有个论坛,你可以加入。你的文风只是不适合我们杂志,可经过八遍修改,它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会有适合它的杂志。”
我心心念念的这家杂志社并未再给我机会。不过,我按照这个编辑所提示的信息,进行了探索。果然,一切如她所言,我在那个论坛里不仅寻到了伯乐,让文章成功刊发,还就此真正开启了写作之路。
在这条路上,的确有那年夏天我所向往的自由与梦幻。大多数时间,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自己喜欢的文字,还可以建构自己钟爱的无忧乐园。可有些时候,它也遍布荆棘。最难的一次是一个月写完13万字后,我的腰部劳损严重,不得不去做手术。
腰部小针刀手术,真的很疼。我一边哭着,一边在心里问自己:“值得吗?走写作这条路,你真的不后悔吗?”
后悔吗?当看到共同写作的朋友已经出书时,我焦虑过,真正从内心害怕过,以至于整整两个月,我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可最后,我还是“叛逃”失败,心甘情愿回到这条路继续写。当看到朋友写的网络剧本最终被影视化时,我也曾迷茫过,彷徨过,足足躺在床上五天以泪洗面。
“我不想再写了。”这句话我曾在心里说过。在看到因写作而弯曲变形的手指时,说过此话;在不得不戴着颈椎仪继续写作时,说过此话;在腰疼得满头大汗还要赶稿时,也说过此话。但仅仅是说过而已,我从不后悔怀揣着写作梦。
如若不去写作,那我只是这个世界上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中的一个。如果不去写作,我可能不会珍藏那么多的人和事。还好,我的写作梦虽然没能让我成为文坛“巨星”,却也闪烁着光芒。
回过头望去,十年磨一剑。我背着写作这柄剑,在江湖上闯荡得很过瘾。纵然我没能“火”起来,可至少我对得起曾无数次想起那个夏天的自己。
回过头望去,大四那年,我遇见了写作路上的第一个贵人,原来不是旁人,是我自己。那个编辑说,“你不必感谢我。你要记住,永远感谢那个改稿八遍的自己,是她打动了我,让我想帮你一把。”
写作的第十年,我由衷地感谢每一家曾给予我机会的杂志社、出版社,感谢每一个陪我成长的编辑。当然,我更感谢的是那个对这件事拥有着持久热血的、敢想敢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