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精灵”龙葵

作者: 杨世诚

龙葵,一种野生植物,生长于田边、篱笆旁和田野等地,俗称“野茄子”。村后的空地,有苍耳、车前草、灰菜等,最多的当数龙葵,连成片,墨绿,水嫩,果实是紫色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不明白龙葵这个名字的由来。这么平凡的植物,竟然和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有关系?

翻看《中国植物志》,能与“龙”牵手的植物不少。花草树木的名字,塞进一个神圣的“龙”字,总要与之发生某种关联,如花朵像龙头,枝条像龙须,叶片像龙尾,或者形体带有龙的姿态,或者具有龙的气势。可是按照这样的分类,龙葵似乎都不沾边。

龙葵的别名很多,如天茄子、天茄苗儿、天天茄、水茄、野茄子、黑姑娘、野海椒、野葡萄、黑幽幽儿、黑甜甜、老鸦眼睛草、耳坠菜、野睛儿、七粒扣、熟端等。带“茄”字的别名,或许是因为龙葵的果实形似茄子而得名。黑姑娘、野葡萄、黑幽幽儿、黑甜甜等名字,也许是因为它的果实。野睛儿,“睛”字为眼睛的睛,是说果实的形状。至于七粒扣、熟端等名字,浪漫而奇幻,富有想象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名字都是不同地方的俗名,承载着岁月的过往,流传民间,代代相传。

在神州大地上,龙葵有3种及1个变种,即龙葵、少花龙葵、红果龙葵和黄果龙葵。龙葵的植株有的高大,有的矮小,高的能长到1米,外形上与家族成员茄子有几分相像,球形浆果也酷似一颗颗袖珍的圆茄子。龙葵伞状的小花很典雅,结出大小不一的绿色浆果,绿得鲜翠欲滴。当然,那不是成熟的颜色。春夏时节,龙葵常隐身草丛,有绿中透紫的茎,高矮和黄豆棵儿很像。它亲密的伙伴,似乎就是杂草。在同一片天空下,相同的肤色,不显山,不露水。秋日里,在草丛里容易遇见龙葵,它一边生长,一边开花,一边结果。

龙葵从初夏开花,一直持续到深秋,3~10朵白色小花汇聚成聚伞花序,每一朵小花都别致有加。微距镜头下的花朵,花冠5裂成卵圆形,纤细的花丝举着4倍长于花丝的5枚黄色花药。白色柔绒毛状柱头在花药的包裹之中。

龙葵生性不娇气,田间地头、山间林下、滩涂荒地都是它的乐园。到了秋天,果实陆续成熟,神采奕奕,华贵至极。秋收时的龙葵最好吃,过了白露,果实饱满,好像经霜的葡萄一样,酸酸甜甜,清爽可口。龙葵果实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氨基酸,营养成分高于苹果、桃和葡萄。

龙葵作为传统中草药,历史悠久,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过去民间用浆果泡酒,治疗气管炎,祛痰镇咳。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起,有《中药志》《中国植物志》等20多种书籍记载了龙葵的药用价值。龙葵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等功效。

龙葵植株含苷类生物碱、多糖、矿物质、维生素、色素、氨基酸等成分。其中,生物碱是起关键作用的化学成分,能提高细胞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次为多糖,它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存在于激活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生物碱含量以未成熟的绿果最多,可达4.2%,果实成熟后则消失。

如今,市场上各种水果四季充裕,即便是山村的孩子,也很少再到野外搜寻和品尝龙葵了。然而,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龙葵的甜蜜味道深植于一代人的味蕾之上,任时光消磨,难以消失。

上一篇: 四季栾树
下一篇: 韬光养晦的熊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