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5年的飞天

作者: 高小宝

等了25年的飞天0

2022年11月29日深夜,中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这次载人飞船中,有一位为飞天等待了25年的人,他就是航天员邓清明。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32岁的邓清明成为14位首批航天员之一。2003年10月15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之后,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14人中进入太空的越来越多。为了早日实现出征太空的愿望,邓清明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苦练,随时接受祖国的检验。然而,尽管他曾有三次入选载人飞船任务备份梯队,但在最后选拔中总是与飞天擦肩而过。渐渐地,14人中,8人梦圆太空,5人卸甲离队,邓清明成为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一次次的备份,一次次的落选,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心灰意冷,失去斗志。邓清明也有过失落,有过泪水,但从来没有过彷徨和放弃。有人问他:“坚持了这么多年却没有飞天,心里有没有遗憾?”邓清明回答道:“我当然有遗憾,但是也很骄傲。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航天员的训练被人们称为“魔鬼训练”,对人的体质体能、环境反应、心理素质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如头低位训练,就是脚高头低躺在一块特制的“床板”上,连腿都不能蜷一下,要坚持整整5天;如离心机训练,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如着陆冲击训练,航天员要在冲击塔训练室里直落而下,航天员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可以按手边的红色按钮请求暂停。但这个触手可及的红色按钮,邓清明从来没有按下过。他甚至经常给自己“加餐”,如转椅训练时,一秒钟要转18圈,转10分钟就是优秀,但邓清明坚持转15分钟。因此,一套训练下来,邓清明的手总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就算这样,邓清明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给自己鼓励打气:即便要倒,也要朝着梦想的方向。

在25年的坚持和等待中,给邓清明印象最深刻的是入选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备份梯队。那次是邓清明离飞天最近的一次。训练时,他和陈冬一起住进狭小的天宫模拟器,在里面待了33天,期间和外界完全失联。在这种封闭狭小,有噪声,有震动,还开灯的环境中,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专注力、忍耐力。可是凭着对飞天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坚定的信仰和毅力,邓清明圆满地通过考验。

有记者问邓清明:“您和年轻的航天员在一块训练时,会不会感觉吃力或者难度更高一点?”邓清明洒脱地说:“年纪大小在体能上肯定有所区别,但是我的心理素质和20多年的严苛训练积攒起来的基本功,还是很厉害的。”

成为航天员的第一天时,邓清明就给自己制订了两个目标:一个是飞天,一个是准备飞天。抱着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邓清明坚持着,奋斗着,磨砺着,朝着梦想一步步靠近。

2022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邓清明入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名单。那一刻,邓清明除了兴奋和激动,也知道自己报答祖国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从入队时的风华正茂,到今朝圆梦时的两鬓斑白,等了25年,邓清明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坚持的力量和坚守的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