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要旨无外乎“静”和“敬”
作者: 秋凡近日,在2022年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凭借电影《妈妈!》中女儿冯济真一角再度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31年前,她曾凭电影《假女真情》中“假女儿”王玉娟一角首次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再获殊荣,她感慨道:“第一次获奖只有30多岁,现在年龄已经翻了一番。但我觉得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拥有无限天地,角色可以给我们五光十色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与年龄好像可以一直往上走,创作力不会因为年龄凋谢。”
然而,在接到剧本之初,奚美娟心里很没底,她觉得这是从艺以来最难的角色,所以迟迟没有向导演杨荔钠明确传达“我决定接这个角色”的信息。直到开拍前半个月,奚美娟连合同都没签。
近年来,全世界的影视作品都开始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病情,也出现了许多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奚美娟在以往的电视剧里也曾经演过类似的角色,如果要出演,就必须打破以往所有类似角色的戏剧诠释。以她的经验和年纪,饰演大多数角色都可以顺势而为,但这个角色需要调动全部的创作激情,而自己能否在先前作品上有所突破,她心里完全没有把握。
导演看出奚美娟的顾虑,鼓励她说:“奚老师,这个角色非您莫属,我只相信您。”犹豫了很久,出于对演员职业的敬畏,奚美娟决定接受挑战,在压力下创造和挑战一些未知。她认为,一个敬业的演员不仅表现在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上,还要对自己的创作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影视艺术创作不仅要求演员能够最终“化身成角色”,还要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奚美娟很快沉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人物角色的创作中。她一边在剧本上记下对角色的理解和感悟,一边在对人物形象的深刻参悟中写下长长一篇不同于以往的创意日记《在角色的未知性中寻找人性之根》。以前她都是用人物的诞生或者表演中的经历来贯穿创作笔记,但这次因为人物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她决定从整个心理过程变化来记录创作日记。她在日记中写道:“……从艺术形象的类型出发塑造人物,历来是表演艺术的切入点,然后再进入‘这一个’具体的人物个性。这样既能抓住某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又能突出人物的特殊个性……作为一名演员,我必须做一个日常生活的有心人,而不是等有了一个具体拍摄项目才去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这是我经常告诫和提醒自己的。”
在这次作品中,奚美娟以炉火纯青的演技、细腻有层次的情绪表达,与剧中角色融为一体,创造性地生动展现出冯济真患阿尔茨海默病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在平静的表演下蕴含情感张力,在个人成熟的演技中丰富了表现力。
最终,67岁的奚美娟凭借出色的演技和对作品人物深刻独到的理解得到了观众一致认可,梅开二度,再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奚美娟身上不仅有艺术家的修养与功力,还有文人的沉静与雅致,她成功的要旨无外乎“静”和“敬”。“静”是指艺术创作能够沉下心来,坚持不懈,“敬”是指艺术创作秉承了严谨负责、勇于创新的态度。“静”是一种不动的功夫,“敬”则是一种持养的功夫。
那长长的创作日记不正是“静”和“敬”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