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不仅在远方,也在当下和身边
作者: 施崇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李白的这首诗句妇孺皆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徐志摩的吟哦传唱近百年,人们仍觉口齿留香。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或含蓄隽永的意境,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步入社会的人,那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歌总会被人们吟在唇间、题在座右、铭在心底。
“我跟在时间的后面蹦蹦跳跳/后来才知道/它并不是同我来玩的。”
“七点的闹钟叫不醒我/八点的闹钟按死又响/九点的我晕乎乎地起床/竟发现/我在五点已经穿好了衣裳。”
这样的句子被分行排列成为诗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是的,它们是我从一本新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上顺手拈来的两首小诗《时间》和《高三》,而该诗集被当下青年喜欢,并在网络世界走红。
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出自哔哩哔哩网站,创作诗歌的诗人全部是哔哩哔哩网站的用户。这本由几百首与众不同的诗歌作品组成的诗集,不仅有诗人余秀华作序推广,连著名学者项飙也在诗集的序言里写道:“这些创作不带感情,没有评判,与人类学的白描异曲同工。”
哔哩哔哩网站是青春勃发的社区,诗歌是青年热衷的表达形式之一。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中的很多作品来自哔哩哔哩网站近两年的评论区。有人用“梗”随手写下无厘头的打油诗,有人怀着严肃的心情认真创作诗歌,还有人尝试旧体诗词。即使不写诗,也会有人搬运喜欢的诗词来表达当下的情绪。他们用语言记录瞬间的体验,描述片刻的生活感受。这些诗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和直接性,它们是口语化的,非常直白,没有深奥的哲理,没有意象的渲染,只是真诚地、专注地描写个人状态和体验。
比如这首诗《上班》:“我在办公室坐着/老板也在办公室坐着/我不知道老板在干什么/老板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这样的诗句看起来不像艺术,既没有提出富有哲理的议题,又没有营造有趣的意象,更像是一种观察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场景性,因为直接的观察必然是此刻此地的观察。虽然它不会成为永恒,但是这种直接观察把生命经验敏感化,对其他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沟通性。
再看这首诗《敷衍》:“嗯嗯/好的/我知道了/真的笑死我了。”真是“笑死我了”,这哪是诗,简直就是一个回车键操作。学者项飙却给出不一样的评价:“看起来只是换行,但它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当下人际交流形式化、顺畅而无内容的现象。”
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的书名出自书中的《中年》这首诗。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我们的出路是什么”是年轻人都在寻找答案的问题。这句“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解答。
我们的出路是什么?出路就是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吧。你可以不用固定的预设来限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活得快乐,尽管有怀疑,有伤感,但仍然是有力量的,你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诗歌不仅在远方,好诗总在当下和身边。人生拥有诗意,人人皆是诗人。一个诗意的人生,不就是一个良好的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