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力

作者: 陌菲

容错力0

2023年1月1日,徐先生开车行驶在山地上,因为车速较快,车子突然翻进旁边的山沟里。剧烈的冲击力把挡风玻璃和后窗玻璃都撞碎了,天窗也被撞得稀烂。夫妻两人从车窗里爬出来后,看着一地的狼藉,妻子没有责骂丈夫,而是“噗嗤”笑出了声,并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庆祝自己“劫后余生”。

这个事件引来无数网友的热议,其中一条评论更是得到1000多位网友的点赞:“心态真好!这种遇事不责怪的家庭,简直太稀有了!”确实,视频中的妻子在面临突发危险时的那份淡然与平和,让很多人自叹不如。

《重建依恋》一书中有一个概念——容错力,指的是一个人对非原则性错误的包容能力。这位妻子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表现,就生动诠释了何为容错力,即坦然面对已经发生的糟糕事情,宽容对待别人无心的失误。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面临意外和灾难时,那些拥有容错力的人往往活得更加通透洒脱;而在与人相处时,拥有容错力的人通常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家梅玉荣年轻时,一直无法忍受父亲的种种“恶习”。例如,父亲回家后不爱换鞋,用煤气灶时经常忘开排气扇,上卫生间后总是忘记冲水,出门经常忘记锁门……每当父亲在不知不觉中“犯错”时,梅玉荣都会忍不住大声指责他。直到几年后的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学生问梅玉荣何为“色难”。当梅玉荣给学生解释“好吃好穿地奉养父母并不难,难的是父母老了,还能对他们和颜悦色”时,突然觉得特别羞愧,自己一直在谆谆教导学生,但这么多年来,又何曾对父亲和颜悦色过?那一刻,梅玉荣突然发现,父亲已是风烛残年,无须对他苛求太多,允许他犯一点小错,语气轻柔地跟他说话,其实就是对他最好的孝顺。当梅玉荣改变自己的态度后,她惊奇地发现,家里渐渐变得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了。

有人说,遇事不指责,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虽然话语简洁,但是发人深省。

苏轼的好友韩宗儒特别喜欢吃羊肉。有段时间,他经济拮据,就经常给苏轼写信,并把苏轼的回信换钱买羊肉吃。黄庭坚知道这件事后,忍不住打趣道:“古有王羲之以字换鹅,今有苏轼以字换羊啊!”苏轼听完并没有生气,而是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有一天,苏轼公务繁忙,韩宗儒却在一天之内连写了几封信,并专门派人在门外等候回信。苏轼见了,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回去告诉韩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断屠’。”然后,他转身离去。

韩宗儒拿私人信件去换钱的做法,其实是很不恰当的。但苏轼并没有当众指责,而是用一种幽默的方式一笑置之,这其实就是他拥有强大容错力的最佳体现。反观生活中,很多人对别人的错误或陋习常常习惯性地指责和抱怨,以为这样能让对方“知错能改”。未曾想,往往越指责、越对抗,越包容、越自省。纵观那些遇事习惯指责的人,大都过得一地鸡毛,而那些拥有强大容错力的人,却过得平和顺遂、淡定从容。

那么,容错力到底是什么能力?一位心理学家说,所谓容错力,其实包含三种能力:对各种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的包容能力,对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预判和应对能力,对突发或紧急事件的自控和控场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