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作者: 杨世诚在自然界,动物为了赢得生存,繁衍种族,时刻都在进行着激烈而复杂的竞争。竞争虽然有和平式的,但是更多的是战争式的。在战争中,动物不仅勇猛顽强,还会使用各种计谋。如果细心观察,静心品味,其中的一些计谋真像来自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这一期,我们就来说说动物的“以逸待劳”。
大腹园蛛的体色与斑纹多变异,一般是黑色或黑褐色,头大肚圆,行动缓慢。雄蛛体长12至17毫米,雌蛛体长12至22毫米。别看它们生性笨拙,若想捕食宛如花朵的凤蝶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大腹园蛛栖息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厩舍、屋檐、庭院篱笆、树木、农田植株之间都有分布,尤其以棉田周围和田埂树木上较多。
同多数蜘蛛一样,大腹园蛛能织出标准的、漂亮的圆网,黏性的蛛丝嵌满整个网面。它结大型圆网,网上有15至20条辐射线,10至15条螺旋线。它多在傍晚布网,网可连续使用数日,如有破损和污物,它也会及时修补、清理。大腹园蛛用网捕食多种农林害虫,面对傍晚落网的猎物,它会及时运到网中央取食或贮存;面对白天落网的猎物,它会用蛛丝捆缚,存放原处,待傍晚再移动猎物。在北方,雌蛛于8月末到10月末在树皮裂缝、岩石下、屋檐下、墙缝中产卵,次年5月到6月孵出幼蛛。
初秋的清晨,太阳的光束照射在车轮般的大网上,瑰丽而耀目。此刻,经过一夜忙碌的大腹园蛛正在网中央休息。
忽然,一对凤蝶紧紧追随,一前一后,或上或下,翩翩起舞,朝大腹园蛛的网飞来。
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蝶类的统称。凤蝶形态优美,许多种类的后翅有修长的尾突,常以黑色、黄色、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斑纹,一些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色、绿色、黄色等金属光泽。全世界多达850种凤蝶,我国有近百种。
凤蝶幼虫是植食性昆虫,很多种幼虫以柑橘、樟树等树叶为食。凤蝶的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由于体内保幼激素数量的不断变化,颜色会突然从黑白变为鲜艳的绿色。幼虫最先身披黑白相间的斑纹,全身有遍布瘤一样的凸起。以此,它们会伪装成鸟类的粪便,躲避天敌。第四次蜕皮后,幼虫变成可以融入周围草木的鲜亮的绿色,身上的凸起也消失了。凤蝶的幼虫经过四次蜕皮后,显现的形态像蛇头,以此避敌。受到惊吓时,凤蝶的幼虫会抬起头恐吓敌人,头上还会伸出两条触须,散发出奇异的味道。
凤蝶不仅是体态优美、色彩鲜艳的观赏性昆虫,还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性昆虫。其中,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凤蝶不知是因为视力欠佳,还是只顾“谈情说爱”,无意间,一只凤蝶触网被缚,剧烈的震动惊醒大腹园蛛。它一跃而起,跳到凤蝶触网处,对拼命挣脱的凤蝶抛丝扎缚,两者展开了一场争夺生死权的战斗。凤蝶落入“虎口”,束手无策,全身被捆上一层白色蛛丝,不能动弹。
凤蝶束手就擒,大腹园蛛用锐利的钩状螯肢刺破凤蝶柔嫩的皮肤,注入毒液,使之麻痹,再分泌消化液,将凤蝶体内的组织器官溶解为液体并吸食之。最终,花一般的凤蝶成为一具空壳。
“逸”与“劳”既是矛盾双方,又是刚柔转化的必然。但愿大腹园蛛“以逸待劳”的战术能给予我们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