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伟大的退化”

作者: 谢茜茜

一次“伟大的退化”0

苦学外语的你,是否曾对能够自由切换多门外语的“语言大师”羡慕不已?喜欢看电视剧、刷短视频的你,是否曾对一人配多个角色的配音演员佩服不已?其实,我们已经足够幸运地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拥有更多的语言控制能力。而这种超强能力的获得,很可能源于一次“伟大的退化”。

一个大声哭泣的婴儿,一个崩溃尖叫的成年人,一个声音嘶哑的青少年……他们发出的声音,只是想想,就足够令人耳膜刺痛。而日本京都大学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是一次关键的“失去”,人类的声音可能会一直听起来如此刺耳。

针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几十种灵长类动物,日本京都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西村武的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当使用磁共振成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人类与43种不同灵长类动物的喉部结构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除了人类以外,所有灵长类动物在声带上方都有一个小块组织,被称为“声带膜”。

我们都知道,灵长类动物大多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发出声音:它们将空气从肺部推出,同时振动喉部的肌肉,产生声波。为了更好地了解声带膜所起的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黑猩猩、恒河猴和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的喉部结构。研究人员从自然死亡的黑猩猩和猕猴等动物身上取下喉部,并将这些喉部部件安装在管子上,推动空气通过喉部,观察声带和声带膜会如何反应。结果发现,当动物同时具有声带膜和声带时,其喉部发出的声音经常会在音调上产生剧烈波动,而取下声带膜后,声音波动是稳定的、均匀的。

也就是说,声带膜组织的作用可能类似于单簧管中的簧片,使动物可以更容易地大声尖叫。想想吼猴刺耳的嘶吼、狒狒尖厉的叫声……这固然使得声音更加具有威慑性,但是也使得声音难以控制,无法转化为更复杂的音调。

当人类对喉部施加极大的压力时,也会发出尖叫声,但这些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例如,当青少年努力控制自己不断发育的声带,或者发生破音时。由于人类没有声带膜,通常会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发出更加稳定的声音,再加上嘴唇和舌头的控制,人类可以将稳定的音调转变为构成语言所需要的各种复杂声音。“声带膜的丧失将是人类进化中非常重大的、非常革命性的事件。”西村武猜想,正是人类失去的这块组织造成了差异,发音才产生了变化。这种独特的人类特征可以帮助人更好地控制声音,从而成为人类语言进化的关键。

过去,人总认为进化是越来越复杂的。这次研究却表明,如果人类真的是猴子进化而来的,那么失去了祖先的某些器官,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一次“伟大的退化”,失去了一些东西,反而让人获得更强的语言能力。可以说,这是声带的一次退化,却是人类语言的一次进化。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动物生理学家苏·安妮·佐林格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优雅的解释。这几乎是违反直觉的,人类失去了复杂性,却能够产生更复杂的声音。”

当然,人类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失去声带膜并不是使人类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更有口才的唯一原因,人类还有特定的基因,这些基因也可能有助于推动语言进化。也许最重要的是,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这才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控制语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