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千年雪山,求学最美旅院

作者: 饶恒源

遥望千年雪山,求学最美旅院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八月,带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踏上求学之路,从滇西南启程,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滇西北丽江,进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习。这是我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第一次相遇。

丽江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是一座充满浪漫、甜美气息的小城。二十多年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滇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它坐落在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之郊,高贵圣洁的玉龙雪山之下,奔腾不息的金沙江之畔,是一所具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高原学府。

母校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生机盎然,具有纳西族和白族风格的校园建筑别具一格,这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还获得过中国建筑学会评选的建筑创作大奖。在这里,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园林式校园与千年古城相互呼应,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先进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母校“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校园精神,“自尊、致知、正义、力行,高远、务实、勤勉、卓越”的优良校风,“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严谨校训激励和劝勉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勤学苦练,求真务实,志存高远,成长成才。

入学后的第一课是军训。八九月的丽江正值雨季,天气说变就变,骄阳似火、万里无云的天空转眼便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不管天气怎么变化,军训是很少停下来的。迷彩服在身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我与母校相依相伴。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努力探索,泛舟书海,孜孜不倦。每日清晨,我都会早早起床,第一个从宿舍离开,先去空旷无人的操场锻炼,然后去食堂吃早餐,补充上午所需的能量。吃完早餐,我穿梭于教学楼之间,走入教室,选择一个前排的位置坐下,拿出课本,一边学习,一边等待老师来上课。

教学楼的命名颇具文化底蕴,十六栋教学楼均以“文”字开头,后面十六个字分别为“英、华、荟、萃、贤、良、集、成、宁、静、致、远、明、德、善、思”。在后来的建设发展中,“英华荟萃,贤良集成”成为母校的校风(这已是我毕业离校后的事了)。把“英华荟萃,贤良集成”作为校风,体现了母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远大抱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是母校依托雪山办名校,扎根丽江,培养英才的使命追求。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我还有很多时间供自己支配。图书馆是母校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常去的地方。除了阅览书籍和复习功课之外,学术论坛、读书文化论坛、大学生文化沙龙等学术文化交流活动都在图书馆开展。置身图书馆,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听一场发人深省的讲座,真是让人心驰神往。

四载韶华易逝,不忍终须离别。六月,是离别的日子。我收拾行囊,带着四年的收获与成长,带着对母校与恩师的感恩与留恋,匆匆离去。再回首,我虽不时会与恩师联系问好,但再难有时间回去,回去看看那雪山下的大学,看看曾经学习、生活过四年的母校。

(作者系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现丽江文化旅院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

上一篇: 我会永远相信
下一篇: 斗笔杂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