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程序员邱大川:做一艘自己的船

作者: 谢七七

“我要买苞谷种!”65岁的高大爷按着麦克风按钮,用一口四川方言说出了自己的需求。“附近搜搜”小程序迅速跳转页面,他不认识页面上的三行文字,但认得后面的黄色电话图标,可以直接打电话咨询卖种子的人……

这是一款深受老人喜爱的认路小程序,其开发者是四川省南充市的邱大川。虽然出生在农村,学历不高,但大川对电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北京打工期间,他自学了基础的电脑知识,还用有限的收入购买了每一期的《电脑爱好者》等专业杂志。

回老家后,大川在镇上开了一家建材店,父母则远在浙江一处工地打工。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母亲的求救电话。原来,母亲急需买药,但找不到药店,附近没人,她又不识字,急得团团转。大川赶紧让她发来定位,试着给她远程指路。“周围有没有一栋大楼”“往前走”“左拐”“右拐”……等母亲买到药时,大川也急得浑身是汗。

挂断电话后,大川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得做一个小程序,帮母亲找路。”回想起母亲因不识字而不会调网络电视、看不懂微信群聊天文字时的无奈,他不由得一阵心疼。

编写小程序是大川看店之余的爱好。着手开发小程序之前,他给“附近搜搜”小程序定位为帮助老年人找到附近的公共场所,还要越简单越好。

“我们县有很多没上过学的老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帮助。”这是大川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老人经常到大川的店里来问路。他们有时是想买东西,知道老板的名字却找不到店;有时是来问在哪里交水电费,然后去排队;有时是以为手机“坏”了……对年轻人来说只需动动手指头的事,老人却只能趁着赶集找人求助。

这些状况都被大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着手开发“附近搜搜”小程序之前,他一一记下前来问路的老人的需求。有的老人希望上面所有文字都配有语音朗读,有的老人希望操作步骤少,有的老人希望不需要用手指放大、拖动……收集整理好老人的需求后,大川设计将地图转变成文字列表的形式,首页便是常用的地点分类,如派出所、理发店,搜索结果只显示店名、距离、相对位置和电话这四项信息。老人选择店铺点进去,展示的路线也非常简单明了。为了不识字的老人使用方便,除了支持直接用语音搜索之外,大川还在“附近搜搜”小程序的界面上的所有文字旁边设置了小喇叭。老人点击小喇叭,就可以听到语音朗读。

历时一个月,大川做出了“附近搜搜”小程序。尽管已经一再简化,但母亲在第一次试用时仍紧张得手发抖,她说道:“要是有人帮我找就好了!”大川表示理解,他希望这个小程序能实实在在帮到像母亲那样的老人。于是,他又花了一周时间,在小程序中增加了“请别人帮我找”功能,老人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将小程序连带自己的定位分享给亲友。

视频中,大川欣慰地看到改进后的“附近搜搜”小程序让母亲不再那么畏惧。母亲尝试着长按麦克风,说出“我要买一包洗衣粉”,小程序中的页面迅速跳转,出现附近几个小超市的信息。“好再来超市,距您300米……”悦耳的电子女音随着母亲的点击依次出现,她又惊又喜地说道:“这是我常去的超市!这个好用,我要分享给朋友们。”大川听完就笑了。

再有人来店里问路,大川就把“附近搜搜”小程序推荐给他们,教他们使用方法。老人学得很快,都说好用。“出门再也不怕找不到路了!”“小伙子,你真有心!”看着满脸笑容的老人,大川特别有成就感。

为了帮助更多的老人解决找路问题,大川将“附近搜搜”小程序的二维码发到一些程序员聚集的网站和豆瓣“适老化改造促进会”小组。帖子一发布,就不断地被转发、点赞,文字语音朗读和语音搜索功能大受好评。当天,“附近搜搜”小程序的使用量就达到了四五千。

其实,大川曾经开发过山寨品牌识别、手机练打字等小程序,都是为了解决小镇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程序员,而是更像一个产品经理,或是“野生”程序员:“专业程序员造的是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而我是在做一艘自己的船。从软件设计到开发,再到运营都要精通,我还会思考它的社会价值。”大川顿了顿,坚定地说,“我要试着做些改变,让老人不再被智能时代‘边缘化’。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