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生饭”煮熟了

作者: 李菲

“夹生饭”煮熟了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舐犊情深,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描写的场景和细节像电影画面一样细腻感人。

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虽然采用了一些方法,但没有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具体表现是学生不能与课文中的人物共情,也不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导致朗读课文时没有感情。可以说,这篇课文的教学被我煮成了“夹生饭”。如何亡羊补牢,把“夹生饭”煮熟?经过复盘与诊断,我认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进入文本学习之前没有真正感受、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而我忽视了这个基本学情,在教学之前没有设计相应的情感铺垫环节。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另外两篇课文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给家长写一封信。信很快收上来了,学生所写的信,内容跟我的预测基本吻合——或抱怨,或建议,只有极少数学生在信中表达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自己对父母的爱。我将这些信转发给学生家长,建议他们读完信后,给孩子写一封回信。

家长陆陆续续地把回信发给了我。我选择了几封具有代表性的回信,征求家长与学生同意后,将它们作为案例通过多媒体一一展示出来,给学生分享爱的故事,让他们感受父母之爱。

第一封信是江天翊的爸爸写的,我请李倩倩朗读,并配上音乐《假如爱有天意》烘托氛围。李倩倩开心地接过信,笑容满面地开始朗读。读着、读着,她的声音哽咽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落。默默倾听的江天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后一封回信是我读的。这名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基本上不与同学交流,在家中也很少与父母交流,他的妈妈十分担心。当我读完妈妈对他的期望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不停地用手擦拭泪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乐,汇聚在一起成为爱的交响乐。

家长的回信展示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当我请家长写回信时,家长都爽快地答应了,没有一人因为工作紧张而推辞,也没有一人因为不会写而推脱,这就是无私的父母之爱。学生不由自主地点头。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修改前期写给家长的信,具体要求是补充细节,用细节表达真情。学生修改后的信不再是一味抱怨、责怪,而是多了关心、感恩,尤其是信中表现父母之爱的细节多了,文字中流露的情感浓了。

学生的情感之门被打开后,我紧接着教学《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时,我没有在解读文本上过多地用力,而是让学生结合个人情感自由读、自主品。读着、读着,学生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温暖,他们越读越有感情,越读越有激情。

这锅“夹生饭”,终于煮熟了!

文字编辑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