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谈小学英语PEP新教材使用策略

作者: 周诗杰

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谈小学英语PEP新教材使用策略  0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和媒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同时提出“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教学建议,以及“以主题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活动”的教材单元编写建议。

小学英语PEP新教材(以下简称“PEP新教材”)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凸显“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素养本位的单元整体设计”的编写思路,将单元整体设计作为教材编写的亮点之一。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尚未建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尤其是缺乏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整合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活动的意识。这种意识的缺乏必将影响PEP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影响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鉴于此,笔者深入分析PEP新教材单元设计的特点,探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和实施策略,为教师用好PEP新教材提供借鉴。

一、PEP新教材单元设计特点

PEP新教材重视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将学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语言学习进阶的逻辑,结构化地整合,为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较为理想的载体。从单元设计的角度而言,PEP新教材的编排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主题探究为核心,统整单元学习内容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材常被简化为传递语言知识的工具,部分教师往往忽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潜力。PEP新教材努力突破这一局限,将主题探究作为单元学习的核心,力求通过主题的深入挖掘,实现语言知识学习与育人价值发挥的有机结合。例如,在“颜色”单元中,PEP新教材不只是教授有关颜色的词汇,更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理解颜色在美化环境、传递情感、影响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这种设计超越了传统的词汇和句型教学,通过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语言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以本质问题为引领,构建单元整体结构

围绕单元主题,PEP新教材增设“单元问题”,并基于单元问题分别在Part A和Part B板块各设置一个引导性子问题,构建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问题链。通过问题链,教材将单元学习内容组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同步提升思维品质。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交朋友”,单元问题是“我们如何交朋友?”,两个引导性问题分别是“我们如何问候朋友?”和“我们如何成为好朋友?”。这些问题不仅串联起单元学习内容,还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呈现。这种设计思路既为教师凝练单元主题意义提供了参考,又给学生指明了主题探究的路径。

3.以学生发展为逻辑,统筹单元学习活动

一方面,PEP新教材先通过对话(Let's talk)和词汇(Let's learn)板块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着通过阅读(Start to read)板块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初步应用,然后以项目活动(Project)板块强化综合运用,最后以综合阅读(Reading time)板块升华所学内容,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体现以必备的语言基础支持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活动设计理念。另一方面,PEP新教材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指向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力求将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得到较好的统一。

4.以多维评价为牵引,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在设计评价内容时,PEP新教材既注重全面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又注重考查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价值取向的发展情况。每个单元都精心设计了与评价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包括问答、选择、匹配等标准化评价形式,涵盖表现性评价任务和结构化思维工具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单元自评板块为学生搭建了反思的框架,鼓励他们从学习成果出发逆向思考学习过程,深化对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设计,PEP新教材既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有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二、PEP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遵循科学的设计逻辑,严谨规划实施步骤。不同学者提出的单元整体设计要素有些许差别,但均涉及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核心要素。笔者以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规划育人蓝图—制定学习目标—确定评价任务—设计进阶学习过程”为路径。下文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做具体阐述。

1.规划单元育人蓝图

设计单元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读单元教材内容,并按照表1示例梳理单元语篇,为育人蓝图的规划做准备。

正确理解编者意图是正确把握单元教学的基石。表1中,“编者意图”的分析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单元主题和本质问题,结合具体语篇内容分析编者意图。例如,分析Part B Let's talk语篇时,教师从单元主题“交友”出发,结合B部分的本质问题“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 基于Sarah和Chen Jie相互分享颜料、雨伞的日常生活的对话内容,推断出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要互相关爱和帮助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基于对单元语篇内容的分析,结合单元主题和问题链构建单元语篇之间的逻辑关联。例如,A部分的引导性问题是“How do we greet friends?”,结合两个语篇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体验交友第一步”。同样,B部分的语篇内容可以概括为“学习有效交友”,B部分的“Start to read”板块可以概括为“交流交友成果”,C部分的“Reading time”拓展阅读板块可以概括为“深化交友认知”。从体验交友第一步到深化交友认知,单元内容编排体现出学生对交友这一主题认知的进阶。综合前文的分析,教师可以确定单元所要探究的主题意义,即“交朋友需要礼貌问好,彼此分享,互相倾听和帮助,也需要经常反思和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朋友”,进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单元育人蓝图。

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统领作用。学习目标的制订可以采用崔允漷教授提出的“五步三问法”:一看单元主题,二对照学业质量和内容要求,三定单元素养要求,四搭叙写句法结构(这一步以“此主题要获得什么学习结果?此结果需要经历什么学习过程?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素养表现?”三个问题为引领,确保目标的表达包括学习结果、学习过程、素养表现三个要素),五查可测可评。

笔者基于“五步三问法”,聚焦“过程、表现、结果”三个关键词,制订如下单元目标。①借助主题分类法、做动作(如微笑、握手等)及图片信息,识别和梳理有关身体部位及朋友之间友好相处方式的单词和表达方法。②通过歌谣和字母练习,读出字母Aa,Bb,Cc,Dd的名称音,辨别它们在单词中的发音,识别它们的大小写形式,并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③通过相互打招呼和自我介绍,理解交朋友需要礼貌问好、彼此分享、互相帮助与倾听,进而反思和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朋友。④体会海报中标题、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借助图片和标题的提示理解海报主题,获取关键信息,分享自己对交朋友的看法。

3.确定单元评价任务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应该确定单元评价任务,以便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证据,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单元评价任务的设计首先要匹配教学目标,其次要关注问题情境,最后要强调学以致用,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笔者根据本单元四方面目标分别设计如下四项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选取5张你和好朋友交往的典型场景照片,制作一个属于你们的友谊相册,并用所学的英文对相册进行批注。

评价任务二:听一段儿童学习字母的发音标准的英文歌曲,在写有歌词的学习单上圈出你听到的单词,并把这个单词中含有的字母写在四线格中。

评价任务三:将常用的描述交友方式的英文和其示意图连线,并以你是否经常使用为标准将这些交友方式分类。

评价任务四: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一张关于如何交友的海报,分享你的观点。

4.设计进阶学习过程

单元整体教学中学习过程的设计,重点是在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基础上,选择促进学生形成有效课程经验的学习活动。进阶旨在强调学习活动或任务的组织和编排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迁移中创新。PEP新教材在单元教学层面基于上述英语学习活动观呈现进阶的学习过程:两个必学板块Part A和Part B可以看作学生要学习、理解的主要内容,阅读板块Start to Read指向应用实践,而Part C板块的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迁移与创新。同时,PEP新教材在单元各板块也渗透了上述英语学习活动观。以阅读板块Start to read为例,教材首先呈现海报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语料,这属于学习理解层面;其次要求学生圈出海报中的相关词汇,这属于应用实践层面;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朋友,这属于迁移创新层面。

三、PEP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旧版PEP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尝试和新版PEP教材培训的教师反馈,笔者发现目前基于新教材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主要存在三个实践困境。一是整合困难,尤其是在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时,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存在理解偏差,难以形成逻辑关系清晰、进阶性强的单元育人蓝图;二是教材内容与活动所指向的目标要求难以把握,不少教师认为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与活动难度较大,不清楚教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要求,担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三是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手段。基于以上困境,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四种策略。

1.抓大统小策略

“抓大”意味着教师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把握教学的整体方向和育人目标,确保教学活动与课程标准倡导的育人理念一致。“统小”的意思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每课时的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以及不同课时之间的内容衔接,有机地统一到单元整体育人目标之下。这不仅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点的传授,还要求教师通过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有效支撑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抓大统小”是依托PEP新教材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

2.小步进阶策略

小步进阶策略的核心是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每个小任务时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并由此达成单元目标。教师要从宏观角度审视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要求,明确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细致分析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呈现频率,进而归纳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制订全面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基本按照预定的学习路径学习,就能够逐步构建起知识体系。此外,课堂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基本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展开,助推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实践深化理解,最终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教学时不能机械地将每节课划分为三个阶段,而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形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的循环,帮助学生逐步过渡到更高层次的“迁移创新”。

3.“以学定时”策略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应该不少于6课时,鉴于当前小学尤其是三、四年级每周通常仅有两节英语课的实际,教师可采取“以学定时”的策略缓解这个矛盾。“以学定时”指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固定课时。这种模式下,教师首先应该评估学生当前水平与素养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规划一系列学习活动弥合这一差距。具体操作包括:确定单元大任务,设计相关子任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时间的分配要依据学习活动的复杂度和学生的进展灵活调整,而非机械地按照课时划分,以确保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学习深度。

4.及时评价策略

在PEP新教材的实施中,“及时评价”是关键策略。评价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单元评价等。教师可通过课堂互动和小测验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作业评价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确保作业内容、难度和量适中,以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效能感。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包括作业表现、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知识结构和价值判断,以及项目学习成果和口语、书面语任务的总体表现,确保单元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效。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