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助力《西游记》整本书深度阅读

作者: 孙雪芹 李昕阁

学习任务群助力《西游记》整本书深度阅读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红楼春趣》《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习作:写读后感”“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语文园地二”等内容。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指导。笔者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拓展性任务群的相关要求,聚焦“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单元语文要素,创设“有声有色话西游”的阅读大任务,并依据“融慧课堂”模式下“启学、融学、会学”教学环节的目标指向,将大任务分解为“写一写西游计划”“做一做西游活动”“展一展西游成果”三个趣味性的子任务,推动学生深度阅读《西游记》。

一、关联课内教学写一写西游计划,启动阅读

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阅读目标、内容、进度等要素,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之旅。

单元略读课文《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教师可以此为连接单元整本书阅读任务的切入点,指导学生制订《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计划,完成子任务一“写一写西游计划”。具体来说,教学《猴王出世》后,教师引导学生以此为起点梳理《西游记》各回所涉及的地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以“一日一游览”(每天阅读)、“一周一景区”(用一周时间阅读同一地点发生的故事)的方式规划阅读进度。学生借助目录以“猴王出世”为起点,以“大雷音寺”为终点,形成阅读“路线图”(即阅读时间计划表),初步达成通过阅读《西游记》目录大致了解整本书内容的阅读目标,掌握了阅读古典名著的一种方法。

二、基于系统性原则做一做西游活动,推进阅读

学习任务群强调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习任务群要求的系列化阅读活动,以更好地推进阅读,达成“初步了解人物形象”“借助已有的阅读名著方法了解名著内容”“运用抓住具体情节、梳理情节链和事件脉络的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等阅读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基于此,教师设计子任务二“做一做西游活动”。相关的具体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聚焦“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目标,教师设置活动一“西游人物名片”,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进度制作有创意的西游人物名片。名片包括“姓名”“法器”“籍贯”“代表作”等板块,以生活中常见的“身份证”“名片卡”形式呈现,让整本书阅读由人物名片制作活动牵引。

聚焦“借助已有的阅读名著方法了解名著内容”目标,教师设置活动二“西游知识闯关”,从“看图识妖怪—调查妖怪背景—明确妖怪结局”三个层级设计具体的关卡,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出感兴趣的情节与故事。学生先通过“看图识妖怪”找到各回的主要人物,然后在“调查妖怪背景”的过程中梳理妖怪与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明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最后在“明确妖怪结局”的过程中理清故事的结局。教师借助区级智慧教育平台推送关卡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竞赛闯关。

结合“运用抓住具体情节、梳理情节链和事件脉络的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目标要求,依托“口语交流:怎么表演课本剧”的内容,教师设置活动三“西游故事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此阶段,教师先指导学生回顾活动一、活动二的学习收获,深入故事情境,接着指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准备相应的道具,如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然后提醒学生对文本进行生活化改编,如将特定称谓“吾乃”变成“我是”等,同时对文本中的情节、动作进行合理化想象,如扮演孙悟空的学生可以增加抓耳挠腮的动作体现其“猴性”等,使学生在展现人物的过程中深度感知人物形象,最后关注学生所表演故事的连贯性,指导学生先观摩电视剧《西游记》中相应故事情节的展现方式,再在排练的过程中模仿表演,并加入自己的想法。

三、巧用真实情景展一展西游成果,深化阅读

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西游记》整本书后,学生是否完成了从阅读到思辨的过程,获得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呢?为检测学生的整体阅读效果,教师设计子任务三“展一展西游成果”。

子任务三依托“西游辩论大赛”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唐僧是不是一个好师傅?”等辩题展开班级辩论赛和年级辩论赛。辩论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前三个活动中形成的对西游记中人物、情节的认识,为学生提出相关论点和论据奠定基础。辩论中,学生的表达有理有据。比如,针对“唐僧是不是一个好师傅?”辩题,有的学生认为“唐僧是一个好师傅,因为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队伍里便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有人扬言要回花果山,有人闹着要回高老庄,只有唐僧从未动摇理想信念,从未放弃神圣使命”;有的学生认为“唐僧不是一个好师傅,因为他总是不能正确地辨别妖怪,除了会念经,别无所长,还曾造成“冤假错案”,致使人心涣散,取经大业到了崩溃的边缘”;还有的学生认为“唐僧虽然有些优柔寡断,但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带领徒弟经历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真经,他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辩论赛直接展现了学生深度阅读整本书后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上教学,教师结合“融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启学、融学、会学”环节,从制订阅读计划到认识主要人物,再到探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形象,最后在辩论赛中发展思辨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西游记》有了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充分达成了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湖畔小学)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湖畔小学秉承“适性教育”育人理念,立足智慧教育新生态,提出“融慧教育”办学思想,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打造智慧教育环境支撑下的“融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导学、启学、融学、会学、研学”教学五环节及相匹配的教与学的策略,以指导教师更好地落实智慧教学,实现“慧生活、慧学习、慧创新”的育人目标。同时,学校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本期,我们关注“融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和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项目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