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拟在高中政治课堂精准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模拟是教师围绕特定教学内容设计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此情境中切身体验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情境模拟教学策略是实现高中政治精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模拟场景:虚拟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精准创设教学情境

模拟场景应立足生活实际,与学生经验紧密相连,以鲜活的、真实的素材为蓝本进行创造或改编,使之适应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外卖小哥进小区”的模拟情境,这一场景的构思源于现实生活中外卖订单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外卖配送人员进入居民小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在这个模拟场景中,笔者设定了居委会成员、小区居民和外卖小哥等角色,每个角色的对话和行动都紧密贴合现实生活。在民主协商和决策环节中,笔者组织学生扮演小区居民,就如何解决“外卖小哥进小区”的问题向当地居委会反映意见,居委会在征集居民的意见后,立即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最终通过投票表决确定解决方案。通过这种设计,学生能够在一个拟真的环境中深入探讨和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二、模拟角色:主体性与多元化相结合,精准把握角色立场

在情境模拟教学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鼓励学生积极选择和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使他们自信地展现才华和个性。同时,教师要精心预设多元化的思辨角度,精准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课中,笔者创设的模拟情境是一场“M学校关于高中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的座谈会,座谈会中的角色包括校方、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他们站在不同立场就高中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这一议题展开辩论。在角色分配上,笔者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此问题所持的立场,随后与部分学生深度交流,鼓励那些“反对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扮演校领导和教师角色,这样他们可以从管理和教育的视角展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支持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则被引导扮演学生代表角色,表达对手机带来便利和带手机进校园的必要性的看法;对于那些“立场不明确”的学生,建议他们扮演家长代表,以便从家庭和家长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笔者还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座谈会,感受在同一事件中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感受情境模拟课堂的魅力和活力。

三、模拟活动:实践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精准实现教学目标

模拟活动包括角色扮演活动和基于角色扮演活动而设置的探究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包括情景剧的演出、会议的模拟、辩论比赛和演讲等形式,融合了实际场景与情感体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表现力和沟通技巧,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随后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探究活动涵盖个人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通过精心策划的议学任务引导学生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达到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在“国际关系”一课中,为增进学生对全球政治格局的认识,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笔者设置了模拟联合国的活动,指导学生扮演世界舞台上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角色,深入思考俄乌冲突的根源、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扮演美国的学生强调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支持立场,以及对乌克兰的支持是基于维护民主价值观、地区稳定和美国能源安全的考量。扮演俄罗斯的学生指出北约进一步东扩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表明俄方将坚决保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地区和平。扮演中国的学生表达了中国一贯主张的尊重各国主权、劝和促谈的立场,建议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推动各方回到和平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提高了辩论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四、模拟程序:连续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精准把握教学与现实的关系

模拟程序的连续性和规范性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精准把握教学与现实的关系,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具体来说,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处理教材新知和模拟场景运用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概念清晰、易于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然后通过模拟场景巩固所学,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如在学习“价值与价值观”一课后,笔者要求学生撰写一份个人职业规划书,通过展望未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那些内容繁复、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师应当以模拟场景为切入点,结合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模拟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如在讲授“公正司法”时,针对如何做到公正司法的教学重难点,笔者组织了一场模拟辩论赛,辩题分别为“网络舆论是公正司法的助推器”和“网络舆论是公正司法的绊脚石”。学生通过扮演正反两方的辩手,在激烈的辩论中得出网络舆论对公正司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理解了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提高了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

其次,要正确处理模拟程序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模拟场景通常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组成,要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中,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以及宣判等重要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真实司法程序展开,确保学生全面、真实地体验和学习法庭审理的整个过程。

最后,要正确处理模拟程序和真实程序之间的关系。鉴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真实案例中的程序比模拟程序更加复杂,操作时间也更长。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确保模拟活动在简化过程的同时保留关键程序,以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完成探究任务。如设置模拟听证会、模拟人民代表大会、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时,笔者在课前准备环节先引导学生学习真实程序中的各个关键环节,随后在模拟程序进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恰当地简化程序,确保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失真实程序的精髓,同时保持学习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组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精准教学运用策略及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1JB232)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