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 待兔轩札记

作者: 李零

语见陆游诗,耐人寻味。

古谚曰:“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人,吃饱了撑的,肚子里会有点响动,动静大了,虎啸龙吟,但肺腑不会说话,那是肯定。

肺腑不会说话,可为什么还有个词叫“肺腑之言”呢?我想,那是指真话,藏在肚子里真心想说的话。

文章是写出来的话,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宣判要公开审理,搬法律,讲证据,但文章好坏,该由谁来评判?

刊物,登谁不登谁,跟法院相反,如今流行“匿名审查”,光编辑部内审不行,还要请专家外审,这是跟西方学的。专家是“文章司命”。但专家一般是同行,不光是内行。俗话说, 同行是冤家。猫评老鼠, 老鼠评猫, 就一定合理吗?“文章杀手”往往是同行。

西方重书评, 写出的东西照样要请人评,那是公开的。他们有句话,书评是“制造敌人的艺术”。我的老同学,早年备尝“酷评之苦”(熊存瑞:《澳美留学就业记——兼论美国学术出版》)。我们的年轻学子,如今也在吃这个苦。

假如审查者不是专家,而是“庸医”类的“俗子”,情况又会怎样?

马克思年轻时,写过一篇文章,叫《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批判普鲁士政府以道德、宗教、政治为由而制定的出版规定。他说:“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