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随文练笔实践研究

作者: 余洋

【摘 要】 结合语文课标中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从读写结合的角度,通过文本模仿、拓展描述、看图写话三项措施,助力读写结合,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写作信心。

【关键词】 低年级 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

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基于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与看图写话,其价值一方面在于延伸阅读,使阅读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延展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于将写作融于阅读,基于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大量适宜他们年龄段的读物,可以接触和学习各种文体、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逐渐培养起对文字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帮助他们运用语言文字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思维能力。

一、文本模仿,降低写作难度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句式仿写并不陌生,这是他们从一年级正式开始语文学习时就需要掌握的能力。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结合低年级阅读教学,关注学生文本仿写能力,重视以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随文练笔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旨在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在随文练笔中,文本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读写结合中的文本仿写通常分为句式仿写、段落仿写、文体仿写和情境仿写四种类型。

句式仿写是指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的句式,写出类似的句子,如“夏天来了,天气热起来了,蝉儿叫了”。

段落仿写是指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段落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文展现了小蝌蚪与鲤鱼、乌龟等动物的对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写出类似的对话段落,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文体仿写是指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文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寓言这种文体,写出类似的寓言故事。

情境仿写是指学生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人物关系,同时提高他们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二、拓展描述,搭建写作阶梯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很多课文都有可拓展性,这为低年级学生写作训练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拓展描述是随文练笔中一种重要的写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结合低年级阅读教学文本的特点,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拓展练笔可以有故事续写、情景对话、主题写作、读书笔记、课本剧等形式。

故事续写是一种有趣的随文练笔方式。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充满趣味的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读写结合拓展写作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故事情节。

情景对话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检测学生对文本中情景的认知水平,并在仿写的基础上实现拓展练笔。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情景,写出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一课时,学生可以尝试写出小马与其他动物的对话,以展现小马的勇敢和自信。

主题写作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阅读文本主题,开展的相似文体的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学生可以围绕秋天的景色进行主题写作,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读书笔记也属于写作拓展延伸的环节。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读书笔记并不简单,因此,学生可以用简单的一句或几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一课后,学生可以写一写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基于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随文练笔实践研究0

课本剧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用小剧本的形式进行创意表达。课本剧的写作,为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提供了依据,学生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持续创作的动力。

三、看图写话,提高写作能力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写作的主要形式。语文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教材中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都配有插图,是延伸写话练习的理想材料。教师可以在单元看图写话的基础上,结合阅读练笔,适当提升写话难度,为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搭建平台。以《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掉之后,小壁虎很伤心,向其他的动物借尾巴,最后尾巴又重新长出来的故事。这篇课文一共配了6幅插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连环故事。要想引导学生开展随文写话,教师应从以下几步出发。

第一步,观察图片。观察图片的内容:图片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观察图片的顺序: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片,注意细节和情节。培养观察的细致性: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以及周围的环境和物品。

第二步,理解图片。理解图片的主题:根据图片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推测图片要表达的主题。理解图片的情感:根据图片中展示的情节,感受图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如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掉之后,学会感知小壁虎的难过情绪。理解图片的背景:了解图片的背景和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图片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描述图片。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如小壁虎被咬掉尾巴之后,和其他的动物之间可能会开展怎样的对话;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如小壁虎一次次借尾巴失败之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动作是怎样的;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图片的主题和情感,让别人能够感受到你的情感和观点。基于对原文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仿写故事,从而降低学生的创作难度,激发学生看图写话的信心,使其在读写结合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读写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写作融于阅读教学中,以仿写、续写、看图写话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