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创情境: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童话赋能
作者: 周美蓉【摘 要】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认为:情境教育是教好童话的“理想途径和有效手段”。因此,在平时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文本情境、阅读情境、实践活动情境等方式,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童话赋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童创情境 低年级 童话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情境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情境教育创始人、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认为:“要教好童话,必须体现童话的教育性、趣味性、幻想性、科学性,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实践表明:富有美、趣、智特点的情境教学成为教好童话的理想途径和有效手段。”[1]
综上,笔者尝试从儿童视角出发,遵循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创设文本情境、阅读情境、实践活动情境等,引导学生读童话文本,想象讲述童话,鼓励创意表达,通过续编或创编童话、表演童话剧等方式在任务情境中进行童话教学研究,让学生由此获得丰富的充满智趣的学习体验,在童话学习中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也为低年级学生学好童话赋能。
一、创设文本情境,感受童话的奇妙
文本情境其实就是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联系生活与知识经验阅读文本,提取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获取文学体验、交流感受、发表观点、解决问题等的一种综合学习情境。
1.在文本中感受童趣,培养学生语感。童话教学要想做到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激起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就要结合文本恰当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语调变化、分角色表演等,体验故事中独有的情趣,让学生爱上童话。
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喜鹊阿姨或喜鹊弟弟,通过朗读体验文本语言的秘妙,感受枫树和喜鹊的前后变化。例如,课文的第6~12自然段写了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两次对话。虽然对话的内容只有一个单调的“鹊”字,但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使喜鹊的语速、语调、语气富于变化,富有情感。课文在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中,穿插了“我”的想象,如“我知道……”“我懂得……”这些句子让文字充满童稚的魅力,呈现出童话般的意境。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角色之中感受童真童趣。
2.从习题中丰富想象,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笔者适时地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创设情境,结合课后练习,通过仿写、续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讲故事是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一种练习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借助书后习题,搭建支架,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梯度地练习讲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的课后习题已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给学生搭好讲故事的框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降低讲故事的难度。而本课第2道练习题是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并讲给大家听。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一旦进入童话的世界,他们的兴趣点会落在“后来会发生什么呢”“蜘蛛还会开编织店吗”“会开什么样的编织店呢”等问题上。笔者借机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续编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如何让续编的内容有意思?课文中蜘蛛的“小”对“大”(河马的嘴巴),“小”对“长”(长颈鹿的脖子),“小”对“多”(蜈蚣的脚),以此类推,续写部分该是“小”对“什么”?顾客是“什么”动物?蜘蛛又该编“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对本课的续编有了新的认识,从蜘蛛继续开店这个角度展开想象,读编故事。笔者尊重儿童的认知,还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想象进行小组合作创编:有些学生认为可以从蜘蛛改变经营方式这个角度来创编,有些学生认为可以从经营品种、计价方式等角度创编。接着,笔者再通过“看看谁的金点子与众不同”,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这样开放性续编故事的设计,点燃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有的建议蜘蛛根据动物们的身材大小和体形特点来收取费用;有的认为蜘蛛可以同时售卖口罩、袜子、围巾等商品;有的认为蜘蛛可以招聘合作伙伴,开编织厂,共同分担任务……
二、创设阅读情境,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情境就是“阅读学习情境”,创设多种阅读学习情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1.从“快乐读书吧”出发,开展主题阅读。在教学中,笔者从“快乐读书吧”出发,在年级组内开展“畅游童话王国”主题阅读活动,利用网上作文平台资源开展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交流分享课,让学生在童话阅读中拓宽视野,增加阅读积累,丰富阅读经历。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云端阅读。笔者利用网络平台推荐不同的和狐狸有关的阅读故事(可以扫码聆听),让学生开展云端阅读。
比如,我们通过云端阅读,认识了《狐狸爸爸鸭儿子》中有情有义的狐狸爸爸,《狐狸与我》中教会“我”爱和放弃的小狐狸,《小狐狸》中富有灵性的狐狸,《狐狸与星》里面那只在寻找小星星的旅途中逐步变得勇敢的狐狸,还有《坏狐狸》中那只一心想当大坏蛋却转变成最温柔、最厉害的“妈妈”的狐狸。根据童话作品改编的动画电影,笔者也推荐学生去看一看。
结合秋天的季节特点,在阅读故事的同时,笔者鼓励学生用树叶来拼一拼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树叶绘本画,并尝试讲一讲自己创编的故事。笔者将优秀学生的绘本画和创编的故事发布到网络平台,分享学生的阅读成果。学生在读中拼,在拼中讲,在讲的过程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与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遴选优秀童话作品,推荐延伸阅读。笔者在学生学了《枫树上的喜鹊》之后,推荐他们阅读主角是喜鹊的童话故事;在学了《沙滩上的童话》之后,全班共同阅读金波《沙滩上的童话》整本书;学了《青蛙卖泥塘》后,又共同阅读了张秋生创作的《小鹿的玫瑰花》等童话。 诚然,光有阅读输入还不够,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笔者还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讲讲自己精心准备的童话故事,鼓励学生把讲童话故事的语音或视频发到班级群,与同学共同分享。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三、创设实践情境,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分为三种: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或通过创编、表演等形式进行情感体验,提升其综合能力。
1.走进大自然,带着童话去写春。在春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以“带着童话去写春”为主题展开,将学生带到植物园去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的魅力。笔者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单,并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在实践活动中去欣赏植物园里的美景,在绚丽多姿的郁金香园,有红色的“帝王血”“世界火”,深紫色的“夜皇后”,粉红色的“王朝”,带流苏边的黄色“水晶星”“金检阅”,粉白相间的“旋转木马”……步入热带植物宫,学生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冷水花、菩提树、文殊兰、橡胶树、花叶水竹草、望天树……奇花异草纷纷成为有关春的童话中的有趣的主角。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好奇,怀着对春天的向往,在植物园里寻找喜欢的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研究,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小作家们不仅可以为自己的故事配画,画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也可以在研究单上扫码听一听小组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
2.改编童话剧,化身植物来表演。在春季语文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了班级里的一份以爱为主题创编的优秀童话故事作品——《植物园的爱之旅》。学生化身为植物园里的植物:美丽的玫瑰花、向阳生长的向日葵、生命力旺盛的仙人掌……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改编成了原创童话剧,再进行表演。一群可爱的学生穿上玫瑰花、向日葵、仙人掌、梅花等有趣的演出服,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生动形象地演绎了植物园里人与植物充满爱的故事。童话剧的表演,将学生创编童话的想象力、舞台表演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们还自发成立创编小组,合作完成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集——有目录,有封面,有文字,还有精美的图案。每一笔每一画都能传递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热爱,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与独特的创造力。
童话是儿童心灵成长的润滑剂,可以浸润童心;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紧紧抓住童话的特点,立足童话情境,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在童话的天地里快乐徜徉。想象的世界映射出儿童世界的美好与奇妙,使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喜欢童话,爱上阅读,爱上表达。依托想象思维为童话学习赋能,不仅有利于后续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开展,也能够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创设情境 教好童话[J].课程·教材·教法,1995(03):34-3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