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美食文化 丰富教学资源

作者: 章孝丽

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的教学设计应从文字探究“中国美食”到亲历实践“中国美食”,将语文教材中的劳动资源充分整合,高效应用,再适度拓展文化观照下的“中国美食”,凸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

笔者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了梳理,并在教学中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整合、高效应用、适度拓展,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情境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从而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理解劳动精神,感受劳动创造的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笔者以《中国美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探寻教材中劳动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识美食,读美食菜谱

1.读准美食名称。

师:暑假快到了,老师准备请好朋友来家里聚一聚,并准备了晚餐,这是老师拟定的菜谱。这些美食名称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探秘美食文化 丰富教学资源0

(学生认读)

师:读一读这三组美食,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组都是素菜,第二组都是荤菜,第三组都是主食。

生:我还发现菜品很丰盛,考虑得很周全,荤素搭配,有冷菜有热菜。

师:是啊,读着读着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哈哈,好期待暑假的到来啊!

2.辨别汉字偏旁。

师:读一读这些汉字,你有什么发现?

探秘美食文化 丰富教学资源1

生:这些都是动词,表示美食的制作方法。

生:我还有新的发现,第一组字都是火字旁的字,第二组字都是四点底的字。

师:了不起!不但发现了字义,还发现了偏旁的规律。读一读这些四点底的字,它们跟两点水、三点水的字有关联吗?

生:四点底是火的变体,它和火字旁的字一样都与火、热气有关,与和水有关的两点水、三点水无关。

师:四点底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国美食以熟食为主,火候不同,烹饪方式不同,菜肴口味就不相同。

【设计意图】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识记生字。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习借助形旁去猜测字义,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及与字义的联系:很多四点底的字与火字旁的字与烹饪有关。这就是隐藏在汉字里的劳动教育资源。

二、说美食,知烹饪方法

1.扩大美食视域。

师:我们在课文中学习了这么多表示烹饪方法的汉字。考考大家,制作哪些美食需要用到“烤”这种方法?(出示“烤”字)

生:烤羊排、烤羊肉串、烤红薯。

生:还有烤肉、烤全羊、烤鸡、烤鱼。

师:说了这么多烤出来的美食,那到底如何烤呢?“烤”这种制作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生:就是把食材挨近火堆加热,慢慢加热到熟透。

师:“烤”是中国最古老的烹饪方式,就是将食材挨近火,使食材变熟。那你能说一说其他烹饪的方式吗?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

2.解锁烹饪技法。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探秘美食文化 丰富教学资源2

小组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炖”,炖出来的美食有炖羊肉、炖排骨、炖鸡汤。“炖”需要把食材放在锅里,加水,用小火慢慢煮。

小组2:我们组选择了“蒸”,蒸出来的美食有蒸鸡蛋、蒸包子、清蒸鳜鱼。“蒸”就是把食材放在器皿里,隔着水用水蒸气让食材变熟。

小组3:我们选择了“煎”,煎出来的美食有很多种,如煎饼、煎锅贴、煎鸡蛋。煎的时候需要在锅里放油,加热,再把食材放进去让它变得两面金黄。

小组4:我们组选择了“煮”,如水煮蛋、水煮鱼、水煮肉等。“煮”就是把食材放在水中,持续加热让食材变熟。

师:依据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所得,大家了解了这么多种烹饪的方法,太让我佩服了!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与美食密切相关,学生说起美食都是如数家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烹饪方法找寻相关美食,积累美食名称,拓展学生美食的视域。同时,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在归类对比中发现烹饪方法的特点,让汉字变成一个个可感可触的烹饪技能,让学生对美食的制作充满探索的欲望,可以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拟菜谱,练烹饪技能

1.明晰制作要点。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烹饪方法,大家是不是对制作美食跃跃欲试了呢?老师为大家提供了这些“食材”,你们每个小组会做出怎样的美食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出示食材对应的图片)

生:我们组想提醒大家,一定要荤素搭配。

生:我们组想提醒大家,拟定菜谱的时候不能贪多,应该依据人数的多少确定美食的种类和分量。

师:是啊,大家的提醒都很正确。我们不仅要考虑荤素搭配、口味适宜,还不能浪费。

2.介绍美食特色。

(出示各个小组的菜谱)

探秘美食文化 丰富教学资源3

小组1:我们组拟定的是两荤一素一主食。荤素搭配,有热菜也有凉菜,健康又美味。

小组2:我们制作的是午餐,两荤两素比较丰盛,主食是白米饭,汤也是素汤。这样吃起来不油腻。

小组3:我们的荤菜炸牛肉是家乡的特色菜,主食我们做了菜泡饭,很适合这个季节。菜品数量不多,但是营养很均衡。

师:从大家拟定的食谱中,我们还发现同一种食材可以制作出不同的美食来,美食里的知识实在是太丰富了。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教师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将劳动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科学饮食、健康饮食,同时感受劳动的价值与劳动精神:劳动创造生活,劳动让我们丰衣足食。

四、寻美食,探美食文化

1.寻找家乡美食。

师:我们的家乡马鞍山有什么特色美食呢?课前大家都做了搜集,一起来分享吧!

生:炸牛肉是我们马鞍山的特色美食,牛肉切片,先煮再炸后红烧,肉色金黄,鲜嫩味美。

生:来到我们马鞍山,一定要尝一尝东关炖老鹅汤。将一只整鹅小火炖汤,味道鲜美。再泡上几片锅巴,热乎乎,香喷喷,让人回味无穷。

生:八宝菜是我们马鞍山人过年时才能吃上的美食,由胡萝卜丝、黄花菜、木耳等八种素菜炒熟后凉拌而成,寓意新年吉祥如意。

师:等你们慢慢长大,会去许多地方,品尝到更多的美食。但刻在你记忆最深处的一定是家乡的美食,因为那是家的味道。

2.探秘美食文化。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气候各异,再加上独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于是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美食。老师推荐大家去阅读一本书——《写给孩子的中国美食故事》。这本书不仅可以带领你们探索中国美食背后的奥秘,还能让你们在阅读的同时领略祖国广博的文化。

【设计意图】本课不仅担负着识字任务,还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学生进行情感奠基的任务。此处的设计,将汉字、美食、文化细腻地编织在一起,教师将语文的学习与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愫交融在一起,突出单元主题,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对家乡美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文系马鞍山市教科研课题“统编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应用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MJG21099]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教育局教研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