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名著阅读

作者: 殷玥 倪鸣

教学过程

一、对话学生阅读经验,步入名著之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外国名著?

生:我读过《不老泉》。

生:我读过《堂吉诃德》。

师:同学们,爱读书是一个好习惯。本单元,我们将一同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英国人,他叫鲁滨逊,因为海难而被困荒岛,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通信工具,一待就是28年。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一睹为快。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从学生已读的外国名著切入,让学生步入外国名著情境之中。教师提取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关键信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探索兴趣。

二、聚焦作品梗概,把握主要内容

1.认识梗概。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编排上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我发现这本书分为“梗概”与“节选”两部分。

师:这是一篇既有梗概,又有节选的课文。那么,什么是梗概?

生:梗概是大概的意思,就是介绍一本书的大致内容。

师:看来你既查了字典,又结合了书籍来理解,会学习。

生:梗概是可以让一个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了解这本书的工具。

师:你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是书籍梗概。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的梗概吧。

2.走进梗概。

师:我们进入学习活动一。(出示)

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名著阅读0

师:在同学们读梗概前,我们来看课文给我们的一个例子——“流落荒岛”,应该对应梗概的第1~2自然段。为什么这样归纳呢?让我们仔细来看看,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读第1~2自然段)

师:为什么把这两个自然段概括为“流落荒岛”呢?

生:因为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鲁滨逊乘船前往非洲,途中流落荒岛时的经历。

师:你用自己的话进行了概括。一般来说,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里对应的便是故事的开端——“流落荒岛”。提取关键词,准确进行归纳,顺着这个思路,同学们继续归纳。

(生自主默读)

师:自己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在交流卡片上写出商讨的结论,然后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师:有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是——第1~2自然概括为流落荒岛,第3~5自然段概括为建房定居,第6自然段概括为种植蓄养,第7~8自然段概括为救“星期五”,第9~10自然段概括为平叛回国。

师:有不一样的声音。你们小组来说。

生:我们小组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第3~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收集物资,第5~6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智取粮食。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5~6自然段写了他们不仅种植了植物,也驯养了动物。

师:那么,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第3~4自然段是否需要单独概括为收集物资?第5~6自然段是过渡段,可以放至“种植蓄养”中。再请一位小组代表上台。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是——第1~2自然段是流落荒岛,第3~5自然段是岛上定居,第6自然段是蓄养种植,第7自然段是防御野人,第8自然段是救“星期五”,第9~10自然段写了乘船回国。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小组概括得不一样的地方?你更赞同哪个小组,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发现他们对第7、第8自然段的概括是不一样的,我更认同第二小组的观点,因为第7自然段还没有救“星期五”。

生:我更认同第一组的观点,第7、第8自然段都是在讲救“星期五”,第7自然段是对第8自然段的铺垫。

师:我也认同你的观点,这一段叙述是铺垫。掌声送给他精彩的发言!以上就是我们经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出的结果。这些小标题就像书的目录一样,把故事中的重要情节罗列了出来。我们将罗列出的小标题一个个串联起来,就能梳理出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3.再读梗概。

师:刚刚我们梳理了小说的一个个小标题,其实鲁滨逊在荒岛求生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出示)

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名著阅读1

(学生交流后完成的表格)

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名著阅读2

师:通过梗概,我们知道,原来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这么多困难。但他不畏艰难,一一克服了。

【设计理念】此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通过默读梗概来概括主要内容,列出小标题,提高了概括能力。学生带着问题,捕捉相关信息并填写表格,初步感知鲁滨逊人物形象。

三、对比“梗概”“节选”,发现表达差异

师:同学们,其实在小说中鲁滨逊遇到的困难远不止如此,让我们走进节选。(出示)

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名著阅读3

生:我认为节选对应的是梗概部分中的第3~5自然段定居荒岛。

师:对照这两部分,你发现梗概与节选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选部分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

生:节选有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而梗概很简洁、很精练。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细致,原文是生动的,有很多细节描写,梗概描述的是重点,很简洁、很精练。梗,是指植物的枝和茎,仿佛是它的骨架。概,是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刮板。所以,书的“梗概”就是它的骨架,读一读,便知道书的大概内容了。这个单元的习作,我们要学习写梗概。写梗概,就要——

生: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师:期待大家创作的梗概。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梗概与节选的比较,自然地发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同桌合作讨论,共同发现其中的奥秘。此外,学写梗概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归纳梗概与节选之间的关联后,出示本单元习作页面的关键信息,教会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四、分享师者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师:其实,在老师念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念念不忘,我们来看——

(展示片段,略)

师:同学们,这是鲁滨逊刚刚踏上荒岛的一个自述片段,更多精彩的细节还在原著中。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原著。下节课,我们一同走进节选,与鲁滨逊一同荒岛求生!

【设计意图】 教师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欲望。借助评价本书的经典名句结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小说人物,更能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精髓部分,让学生的阅读抵达新一级台阶。

教学评析

我结合南京市教研室出台的基于“双减双新”背景下的课堂评价标准来点评殷玥老师的这节课。一节好课需要关注以下五个维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结合本节课例,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方面详细评述。

首先,聚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四条评价指标:第一,能体现素养导向,彰显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第二,能在整体把握总目标及各学段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第三,能在准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第四,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贴近学情,有利于教学评的实施。于是,我从中提取两个关键词:准确、具体。什么是准确?第一步,要理解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第二步,要把握学段目标;第三步,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第四步,要结合具体文本。什么是具体?要从学生素养发展、课堂提质增效、教学评一体化的需要来设定。本节课例中的教学目标设置准确,是经过殷老师一次又一次打磨的产物,立足文本,关注学情,兼顾单元,聚焦素养。

其次,关注教学内容。这个方面有三条指标: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及课时内容,精当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第二,注重教学内容结构化,关注课程课时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体现梯度;第三,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看。其中宏观方面要关注语文要素的螺旋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其中“明线”指的是跨单元系统编排,“暗线”指的是课后习题。今天这节课,殷老师聚焦单元的教学目标“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与课后习题第一题“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来安排教学内容,把握了“明暗”两条线。

中观方面要关注单元内容的逐步推进,关注这篇课文在单元的位置,微观方面要关注课时内容的衔接与提升。我认为《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可以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读梗概,归纳小标题,精读节选部分,聚焦鲁滨逊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第二课时,聚焦节选与梗概的对比,从理解走向表达。

教学内容还要关注“三联系”:第一,与学生生活联系;第二,与其他学科联系;第三,内部间的联系,即听说读写的联系。本节课中,殷老师联系了自己童年阅读本书的感受,无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殷老师还关注到阅读与表达的联系,出示本单元的习作页面,将写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再次,重视教学过程。这个方面有五条指标:第一条,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资源拓展有效适度。第二条,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语言,运用经验。第三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保证学生朗读、独立阅读与思考练习反馈的时间,作业轻负高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落实过程性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第四条,能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组织学习活动。最后一条,学习活动具有内在逻辑与关联,体现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从这五条指标当中,我提炼出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学习情境”,第二个关键词是“实践活动”。今天,殷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三个学习任务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学生学得轻松而投入。※

(殷玥,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教师、南京市江北新区后备名师班成员;倪鸣,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