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革命根据地史
作者: 常利兵近年来,有学者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对中共革命史进行了富有新意的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了战争年代革命实践与特定地域空间的复杂关系。我们从党史和革命史的历史演进脉络来看,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是中共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面对严峻的危机和形势的情况下,作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抉择。正如毛泽东在1930年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山区开辟新的根据地时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根据地对于早期中共革命力量处于弱小状况下如何生存、发展和壮大直至取得最后的革命胜利,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金冲及先生所著的《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一书,围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先后对中央苏区、赣南闽西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以及抗战结束后中共如何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等重要政治军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如何研究革命根据地史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例如,作者通过考察中共领导红四军脱离井冈山根据地,转战到赣南闽西一带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过程后指出,一场成功的大革命的形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在长期的探索中经历着成功与挫折的交织辩证发展过程,才可能一步步发展和完善起来。而在探索实践中,“选择在什么地域创建根据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既要考虑“有利的敌我力量对比”,也要考虑“有利的地形”,还要具备“能够支持斗争的经济条件”,在这三者中又以“正确估量敌我力量对立最为重要”,否则就可能犯“左”倾盲动主义或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从而给革命造成大的损失。这也正是作者在该书中以一些典型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政治军事角度揭示了中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实践规律性,进而由此很好地诠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是如何在这样的实践展开中一步步形成的。
我想,作者以“星火的启示”为题,既有它自身的历史意涵,而且对于像山西这样的革命老区,如何进一步展开根据地史的纵深研究,也有着值得重视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