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持成长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周华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活动应结合互联网进行不断调整,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数字课堂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成长环境,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基础教育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需要就如何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展开深入探索,而融入信息技术推动成长课堂的构建无疑能够有效落实这一目标,这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文章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寻“双减”下信息技术支持成长课堂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信息技术;成长课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创新课堂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者,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双减”政策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成长课堂视角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一、信息技术优化成长课堂导入形式
以数学课堂为例,信息技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教学活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发挥着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过渡到精神集中的学习状态等多种功能,是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生动形象的导入情境,可以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课堂导入的功能与价值,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时,数学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作了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圆,有学生经常在餐桌上见到的圆形碗,还有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汽车轮胎以及不同国家的各种圆形硬币等。在微课视频中,教师整理了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微课导入视频,学生发现圆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结合微视频有效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学生的思想聚焦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做,学生也产生了探究圆和认识圆的兴趣。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数学成长课堂的导入环节更好地发挥了激趣、唤醒的功能,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
二、信息技术丰富成长课堂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整理教学资源,在数学课堂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学校在此过程中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多资金,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可以在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支持下搜集教学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做好不同教学环节的衔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价值,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课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做好规划设计,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选择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体而言,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结合各种互联网学习平台获取教学资料,根据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案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绘制过程呈现给学生,以摆脱传统的口述教学带来的枯燥感,在一种动态的视觉体验下为学生带来感官冲击,有效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应结合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的延时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公式。
总之,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非常普遍,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营造趣味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获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并加以借鉴,将不同的教学素材整理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有效提高数学成长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优化成长课堂教学形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已经突破了重重限制,教师结合丰富的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生动立体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双减”政策下,教师在信息课堂的建设过程中仍然要以生活为背景,帮助学生进入生活,理解数学概念,在数学课堂上有效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长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通过整合音视频等多项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以此为学生搭建喜闻乐见的学习场景,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这是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课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整理教学资源,在数学课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夏天的酷暑使小明一家人非常渴望冰凉的美食,小明的爸爸到超市购买了一个西瓜,家庭成员共4人,请问如何分西瓜才能使每个人得到的西瓜份额相等?小明的爸爸回到家将这个西瓜切成了4份,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得到其中的1份,大家对这种分配也都非常满意,请问小明的爸爸是如何分配西瓜的?请同学们结合分数表示每一位家庭成员得到的西瓜的整体份额是多少?”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融入平均分的数学概念,将一个完整的西瓜看作为“1”份,现在将“1”份分成均等的4份,那么1份就占到了整体的四分之一,可以利用来表述单个家庭成员获得的西瓜的份额。
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以生活视角思考数学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实现了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品质。
(二)合理利用微课
在数学课堂中,微课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微课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生动形象的视频,视频时长大多限定在3~5分钟,既不会过分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发挥出微课视频的精准教学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课堂的重难点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微课视频的应用需要教师把握好关键时机,同时也考验着教师对资源的获取能力和其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这需要教师积极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课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微课为学生设计短视频教学资料,在微课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形,通过对比观察,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微课视频,学生能详细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其能帮助学生捕捉图形重点,结合生动具体的视频讲解,弥补学生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为学生带来生动立体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数字化教学形式对一些图形几何类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借助画面讲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这也符合“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发挥出微课视频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利用微课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弥补学生想象力不足的空缺,在立体情境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科体验,突破传统教学限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信息技术优化成长课堂作业设计
(一)巧用“智慧作业”
“双减”背景下,在成长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推动数学游戏与作业之间的融合,积极创新作业形式,使作业更加丰富多元,进而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合电子白板为学生设计作业练习,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设计配对、分类、竞赛等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融入分数乘法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作业练习。比如,在配对作业练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分数乘法的算式与正确的结果进行配对;在分类作业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将得数相等的分数乘法划分为一类;在竞争作业练习中,可以设计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作业练习。
信息技术优化成长课堂作业设计,使计算作业练习变得更加多元,在完成多元有趣的课堂作业练习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会变得更加高涨,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巧用小程序
结合“双减”政策的背景,教师要进一步减少作业数量,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效率,但这需要教师控制好作业设计的精准度。数学作业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如此能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作业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这一课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探究类的作业,教师以“小小设计师”为主题,要求学生利用圆规画出自己喜欢的圆形,并可以在圆形内部画出不同的图形,然后拍照上传到每日作业小程序中,由教师在线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指导,借助这种方式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圆形里面画出了一些笑脸和各种表情,还有些学生结合圆形画出了不同的人物头像。
总之,这种开放性的作业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需要结合小程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通过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让学生的作业学习状态更加集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五、信息技术完善成长课堂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且更新速度较快。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常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成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深入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想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就要把握教学评价的内涵,认识到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诊断、激励、导向、反馈等一系列功能,要通过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找准学习方向,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
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并且获取到的教学评价信息相对有限。在运用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评价时,教师应推动多元评价主体的构建,要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交流,构建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耐心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获取到的教学信息适当调整教学活动,推动小学数学成长课堂的进一步完善。
另外,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状态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总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成长课堂的构建调整评价机制,发挥教学评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总结之前的教学活动经验,调整之后的教学活动模式,在不断探索总结的过程中,有效提高数学成长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一线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巧妙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整理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构建生动立体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结合成长课堂的构建落实“双减”政策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推动教学活动的纵深发展,提升教育活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依托信息技术大胆尝试与创新,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成长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 宋国强.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3(22):24-26.
[2] 薛红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 亚太教育,2023(10):159-161.
[3] 董风.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 科幻画报,2023(02):28-30.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