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构建
作者: 刘少胜 钱兵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意识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但其数学思维还不够完善,思想还不够成熟。在组织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结合已有的教学计划进行特殊设计,文章将结合一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小学高年级;课堂构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在小学阶段组织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师需要积极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将更多趣味性的内容融合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数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挖掘学生的学习喜好,把数学课堂开展得更加完善和优质。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构建方向
“双减”政策要求数学教师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创建更加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把课堂教学打造得更加完善,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轻松化
数学教师首先要分析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能着重给学生讲解的是各式各样的数学知识,带领学生分析有难度的数学问题。但是,随着数学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数学教师会在课堂上融入更多有趣的内容,课堂教学氛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有趣和轻松。并且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用更加自然的心态迎接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挑战,这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高效化
“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意识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减少给学生讲解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所以教师的教学压力其实会相应增大。
为此,数学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采用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法,落实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数学教师应该将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三)课堂教学开放化
“双减”政策要求数学教师研究轻松简单的教学方法,落实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氛围往往十分严肃认真,但是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融入的趣味化资源越来越多,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力也在明显上升。如果想要创建更加优质的数学课堂,就应该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方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研究数学问题。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双减”政策颁布以后,很多数学教师在研究如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才能够减轻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除了从学生日常处理的作业入手,减轻作业任务量,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尝试引入更多新鲜的教学资源,创建更多有趣的活动,以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数学学习需要。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建高质量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在数学知识上,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所以要想减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负担,数学教师不妨从创建教学情境入手,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会发现,由于小数乘法有关内容难度较高,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遇到一些障碍,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小数乘法有关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一段动画,以更好地构建课堂教学情境。如结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喜爱的《海绵宝宝》等动画资源,教师可以快速构建教学情境。海绵宝宝上班的地方售卖蟹黄堡,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蟹黄堡的菜单进行计算:“假如要请全班同学吃蟹黄堡,需要花多少钱呢?”这样将小数乘数的内容蕴藏在一段视频里,有利于减轻教学负担,快速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带着趣味化的思考,配合教师完成学习活动,从而既掌握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可谓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手段。
当然,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除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建视频化的教学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播放音频,用一段简单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频,建构一种游戏情境,教师先给学生讲解摩斯密码的背景知识,然后请学生注意:“这段音频中,长长的叹气声代表整数1,短暂的叹息声代表0.5,请你们数一数在音频中出现了多少个1,多少个0.5,并计算结果。”然后在这种情境的引领下,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数数方法能够快速计算出这段摩斯密码代表的数值,进而引出小数乘法的有关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沉浸在数学课堂上,深入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
(二)引入趣味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引入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师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能力的创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数学教师应该在课上引入更多有趣的教学资源。比如上文谈到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喜欢看各类影视综艺节目,教师可以将这种资源融合到课堂上,把影视片段与数学问题相结合,建构高质量的数学习题教学环节。比如,在某综艺节目中,嘉宾们被要求平均缴纳用餐费用,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这种场景,引领学生使用小数除法相关知识解答综艺节目中的问题。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其他更加丰富的趣味资源。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资源。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生活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数学生活化思考。比如教学“小数除法”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和小数除法有关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当成课堂讨论资源进行分享。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生活化思维,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再如,教师还可利用当下的VR、AR等技术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延伸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力。教师将新颖的技术融合到数学课堂上,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象的图像内容,这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三)做好微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引入微课视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很多数学教师倾向选择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的微课视频,就是一段3~5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很多复杂的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够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能够提高数学知识教学效率,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值得数学教师关注研究。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会发现给学生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障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用可视化的方式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呈现出来。而与其利用图片教学,不如直接在课堂上引入一段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展示有趣的动画资源,图像资源等。比如教师给学生展示数学多边形面积求导过程中的转换化归思想,就可以直接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动画拼贴。这减轻了数学教学的基本难度,又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懂得了多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简化了教学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录制微课视频的巧妙方法,也应该利用好互联网渠道,收集更丰富的微课学习资源,利用课堂时间多做展示,深入教学。
(四)引导自主探究,构建高效开放课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形式,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不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双减”政策的核心,不只是引领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培育学生多方面的数学素养,优化当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领学生自主研究数学知识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学会“放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相关数学问题比较简单,考试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题也不多,而且这部分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掌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提前准备好预习学案以及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一边预习一边探究问题答案。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有明显提升。
(五)优化作业讲解,升华课后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所以很多数学教师都在研究如何设计轻松简单的作业,以实现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可以不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为了在二者之间求取平衡,不少教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是被作业的难度和数量所吓倒,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思维难以打开,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优化课堂的作业讲解环节,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可给学生准备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理解新知,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不过,这部分数学知识普遍具有较高难度,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障碍。所以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深入讲解,而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上课之前先互相校对答案,只给学生讲解那些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做到精讲解、细讲解。这既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相关问题,延伸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又升华了课后教学指导的质量。
在讲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学会引领学生深入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思想。比如,在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会给学生讲解拼贴法、补齐法等多种解题思想。利用这些思想,不仅可以处理本单元的数学难点问题,未来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时,学生同样可以应用。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思想之后,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表现自然会更加优秀,学生也会越来越愿意处理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成熟以后,无论多么有难度的作业,都难不倒学生,学生的学习压力自然也就减少。
三、结语
小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深远,开展好小学教学工作是学生今后继续顺利学习和发展的前提保障。数学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学习阶段尤为重要。“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一切有利资源要素,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余炳枝.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 新课程研究,2022(34):126-128.
[2] 倪禹. “双减”政策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教育界,2022(33):68-70.
[3] 赵斌成. “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J]. 智力,2022(32):124-127.
[4] 卢小中.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甘肃教育,2022(19):76-78.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