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及渗透分析
作者: 苏丽亚·要勒瓦斯摘 要:当下,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被逐渐重视起来,对幼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让幼儿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促进幼儿未来健康成长。文章主要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及渗透,其中包括红色文化的概念与内容、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境、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融合的策略等。以期促进红色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融合,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幼儿教育;融合策略;教育实践
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传播红色文化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认知等方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交流,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红色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现代化幼儿教育中逐渐引入了红色文化元素,使得学前教育得以更好地发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及渗透,对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和发展学前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与内容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文化、艺术。这种文化因其与中华民族崇高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相契合,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和传承。
红色文化的内容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段时间里的悠久历史,集思想、文艺、史料等多个方面的精华,涵盖了革命、抗战、解放、建设等不同时期的人民的奋斗、艰苦卓绝以及伟大牺牲等精神和实践。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红色文化还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能够促使社会公德、个人品格和民族精神的提升。
总之,红色文化包含了优秀的人物传记、英雄事迹、红色论坛、红歌舞蹈、历史纪录片等内容,其中囊括了革命英雄以及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权威性历史事迹,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工农群众对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追求,鼓舞了无数青年在新时代中挥洒青春,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红色文化正在逐步渗透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生态体系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对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知识面、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思想理念、精神文化符号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化特点,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铁人精神”等。让幼儿从小了解和接触红色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些文化符号,还能够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并让他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其次,红色文化因素的融合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性和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红色文化经典故事、历史事件等相比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条理更易于被幼儿接受和吸收。与此同时,通过研究红色文化经典名著、旧版教材等资料,教师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和借鉴,让幼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创新思考。
最后,红色文化的渗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由“铁人精神”等渗透军旅文化的素材进行游戏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在玩乐中感受到大无畏精神的力量,对幼儿的精神世界予以滋养,让幼儿对红色文化产生切实的感悟和体会,促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将这种文化内容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既能够让幼儿的情感及认知得到充分的滋养,又能让幼儿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深耕细作,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空,是一项兼具现实价值和历史使命的伟大工程。
三、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
尽管将红色文化融合进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实践过程也面临一些具体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限制
幼儿的阅读量远不及成年人,他们的识字量有限,自身表达能力有限,而且幼儿对书籍的认知程度也与大人不同,导致他们理解相关材料的语言表达时也存在困难。为此,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时,需要选择符合幼儿思维认知规律的材料,使用通俗易懂、充满活力的语言来表达故事、寓言和人物形象。
(二)教学方式不当
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如果采用照本宣读、笔记背诵等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十分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反之,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应该采用互动探究式、游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生动有趣、有效实用。
(三)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
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以及对幼儿心理特点有深刻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应他们认知规律的教育,并能够引导他们积极接受红色文化中的思想,从而让这种思想指引在幼儿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四)幼儿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在实践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如果过分地限制或减少相关资源,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体验,降低教育效果,所以,为了取得良好红色文化教育效果,需要多方主体增加相应的投入。
(五)家庭支持力度有差异
在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时,幼儿家庭背景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些家庭可能缺乏与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教育支撑条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对差异明显的家庭,教育机构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使所有幼儿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教育资源。
(六)社会价值观多元
在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商业化、功利主义、娱乐至上等价值观。这给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幼儿教师需要在此背景下更加注重启发幼儿的理性思维和情感认知,让他们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
(七)教材的选择与编写需适配
在融合红色文化教育时,必须注意材料的选择与编写,需要题材精选、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并且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这既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需要相关机构的资源支持,确保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要检验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果,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从方案设计、实施、监控和反馈的角度,对教育成果进行综合而准确的评估,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四、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策略
(一)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渗透到主干课程中,确立实施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语言、音乐、绘画等多个形式,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使幼儿逐渐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逐步深入领悟。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打造阅读与互动环节,鼓励幼儿进行创新思考、探究发现,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背景知识,搜集良好的文物实物或者图片、视频或图书等资源,设计多种视觉、听觉、互动、角色扮演以及其他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愉悦地沉浸在红色文化氛围中。要注重精心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征,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我感受、情感交流和认知发展。
(三)保证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经验
幼儿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因此需要高素质教师才能够完成教育任务。红色文化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教师的甄选、培养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有较多的“思想政治素质”“优秀品德素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丰富经验素质”,这样才能够全面启发幼儿。教师要加强紧密联结、主动互动、亲近幼儿,树立好的正面示范作用。
(四)采取分层教学方案
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均不受限制,所以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应该选择针对幼儿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定向分层方式,在课堂安排上有针对性地规划所需情境、支持媒体、教具及评价标准等。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其各自能力的范围内,享受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升家长的意识
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施,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家校共同体,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公布相关活动信息,邀请家长及时参与;还可以借助亲子阅读等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课程,懂得如何配合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效果,共同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
(六)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参与度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
(七)结合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正是源于实践,幼儿处于一个好奇心极强、喜欢亲身实践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野外探险、尝鲜劳作、体验工商等相关主题活动,生动形象地让幼儿领略红色文化的精髓,促进其得到更大的收获和成长。
(八)持续更新、改进课程
教师要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已经开展的红色文化课程,不断发掘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和优化。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传承和推广红色文化时,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和民生问题,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卖、助残、捐赠等。通过实际行动,让幼儿深刻理解和感悟“红色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十)加强团队建设和学习培训
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是红色文化融入3~6岁幼儿教育的保证。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共同协作、相互学习,做到既有本领,又有良心,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从而取得更大的教育效益。在实践中,教师团体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培训。除了专门的红色文化课程教学培训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进行读书分享或者集体研讨,以更深入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提高教育水平和应对能力。
五、结语
在当下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红色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幼儿教育是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保证教师专业水平、采取分层教学方案以及加强与家长沟通等策略可以促进幼儿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其道德品质,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比如资源投入不足、教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联合起来发力,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各个角色,共同推动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只有各方均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品位,让幼儿在优秀的文化环境中得以茁壮成长,为祖国的现在和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施森虹. 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及渗透分析[J]. 新课程,2020(17):179.
[2] 邓玲. 浅谈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J]. 智力,2023(02):195-198.
[3] 李璐. 浅谈红色文化在幼儿德育中的渗透[J]. 求学,2021(20):63-64.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