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谢远招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和创新。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师需要高效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案,逐步丰富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强化小学语文读写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读写结合方式的具体教学措施,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将来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这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读写结合的内涵

阅读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素材的方式,或者阅读一些课外文章来积累语言和文字。而阅读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整篇课文,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这些内容全部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写作主要指的是学生将阅读中所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在表达实践中,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训练和文章创作,这也是延续与扩展知识的过程。

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读写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文字组成一个相对丰富的作品。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素养,进而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坚实的基础。

大部分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由专家精心编排的,这些文章无论是在情感表达或文笔方面都会有其优秀之处。因此学生应该深入了解并分析这些文章,在学习过程中用心体会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此真正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当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主旨之后,再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创作,便能逐渐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丰富知识储备,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有利于语文教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

叶圣陶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写作教学,一个是知识的吸收,一个是情感的表达”。由此可知,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即学生通过丰富的语文文章阅读积累自身的语文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语文写作表达。

(二)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化

小学生阅读语文文章,能够增加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而小学生进行语文作文写作,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文章阅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化,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体验

文章是语言的具体表达,作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小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经过对文章的阅读和思考,产生情感共鸣。

2. 语言表达

学生通过循环学习的模式,即阅读—写作—阅读模式,能够深化自身对文章内容、优美词句和段落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和内容。并且小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写作,能够循序渐进地锻炼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读写结合教学法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的一种最直接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写作部分只是一带而过,或者关注写作、忽视阅读,这限制了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也间接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法时,没有实现教学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牵引着学生的“思路”一路向前,这会让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阻碍学生自我前进的脚步。要想突破目前读写结合的教学瓶颈,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四、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训练策略

(一)写作创新,拓宽写作空间

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变化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从而在之后的写作之旅不会一味地复制粘贴。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可以融入创新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写作环节融入阅读教学,适当拓展文本,以此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为学生讲述《四时田园杂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感觉田园十分美丽,虽然它很简朴,却给人一种娴静、舒适之感。这也意味着,教师借助阅读引导学生,能够使学生从审美观念上摆脱传统的束缚,并改变个人的思想观点、融入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写一篇只属于自己的田园生活的文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二)词语积累,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流水账”,总是以应付的心态完成写作任务。这是因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遇到问题时只会不断应付,不会寻找问题解决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效率就会逐渐降低。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写作要求发生变化,不仅要求教师改善教学策略,难度系数也在增高。阅读和写作虽然是构成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语言,需要由词和句子构成,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把握重难点词汇,及时找到关键点,让学生进行积累,这样就可以成为整个课堂的点睛之笔。

优美词句的积累,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完成句子摘抄就算完成了任务。词句的积累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完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不是复制粘贴的机器,所以教师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时,一定要让学生对其进行仿写,也就是让学生找到优美的句子,通过模仿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润物无声的情况下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训练学生仿写的环节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仿写的真实性,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但不可以胡思乱想。要想让学生的优美词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教师可以引入《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这一类文章,引导学生开展仿写。

(三)角色演绎,提升写作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中,部分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中很小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会背诵课文即可。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既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没有办法让学生看到阅读的魅力所在。现阶段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理念的出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更好地将个人的真情实感融入写作中。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演绎,找到写作方向,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所出现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绎。尤其是让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心理特征、面部表情等进行完美演绎,能够将学生带到角色中,顺应着故事变化去感受角色的情感波动。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写作环节中所出现的心理描写特点,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有效把握人物细节,从而在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心理动态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流程,学生的思维、情感、实践能力等都会在角色扮演中得到培养。

(四)发挥想象力,开拓写作新思路

学生将图片转换成具有优美律动性的文字是看图写话的关键。一般而言,图片中所能涵盖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地通过情感来表达。而看图写话是让学生在静态的环境中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静态转为动态,使单一的图片转换成更加丰富、充满想象力的内容,并将图片作为基础点,通过自身创意的迸发,用想象力创造出能够与图片相关联的文章。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某一人物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将图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整个想象过程用文字表达的方法展现出来,也就是拓展写话的新思路,同时这也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能力。美化的语句可以使文章更加多彩,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展现出文字最大的魅力。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创作新思路,在写话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提升语言的鉴赏性,达到写话质的飞跃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表达内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表达内容组织成完整甚至更优美的语言,使语句具有鉴赏性、优美性,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为此,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性,使学生在看图写话的同时,融入他们的创意,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使文章进一步升华。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多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语文修辞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内容的紧密衔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写作质量达到质的飞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更深刻的人物塑造、情节转换,以及图像的变换组合提高学生写作文章的能力。在平常的组词、造句加训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喜欢的优美段落,用文字表达对这些优美段落的想法。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如今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教育行业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现代化教育,需要教育者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看图写话已经成为低年级学生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语文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五、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一个有效渠道,阅读教学又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回顾阅读中出现的一些写作方法、优美词句或者是相应情感的表述,最后加以总结。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又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之旅减轻负担。

参考文献:

[1] 朱大飞. 强化读写结合提升写作水平[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8):45-46.

[2] 王芳. 读出新意写出快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7):71-72.

[3] 赵歆玥. 读写结合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13):188-190.

[4] 周彩霞.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途径探究[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6):59.

[5] 胡雁斌. 读写结合思路下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培养[J]. 亚太教育,2022(11):187-189.

[6] 马小亮.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19(08):130.

[7] 李中科.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2022(21):147-149.

[8] 苏红征.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2020(72):55-56.

[9] 潘静薇. 让读向下扎根让写向上生长: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策略[J]. 天津教育,2024(05):143-145.

[10] 郝振海.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新探》[J]. 语文建设,2024(02):82.

[11] 李良晨. 探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分析[A]∥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C]. 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中心小学,2024:3.

[12] 陈迦珍. 明目标,巧设计,慧评价:“学教评一致性”视野下的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 新教育,2023(31):42-45.

[13] 钟肖金. 群文阅读理念指导下的读写结合: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 语文新读写,2023(21):123-125.

[14] 陈咪咪. 聚焦读写结合助力小初衔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江西教育,2023(38):43-46.

[15] 王庆珍.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A]∥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3[C].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珊顿小学,2023:3.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