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舒迪

摘  要:为了让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的土壤中真正“扎根”,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铸造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引,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优化运用,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合,组织多元化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幼儿深刻感知红色精神的魅力,在红色文化的启发、引领之下,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意义上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继承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文章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以期为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幼儿教育;红色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明确提出,革命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幼儿教育事业中是一项新的时代课题,也是教师应该积极履行的教学任务和使命。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找准红色文化的切入点,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组织多元化的红色活动,让红色种子深深植根于幼儿的心田,绽放出红色花朵;让红色基因镌刻进幼儿的骨髓里,融入幼儿的血液中,让幼儿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革命战争时期,伟大的革命先烈聚焦智慧,形成合力,抛洒汗水、挥洒热血共同造就的特色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既有物质形式也有精神形式。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烈士陵园、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等。红色精神文化包括革命文艺作品、革命歌曲、革命历史人物以及凝聚在这一系列载体中的精神理念、价值意识和道德传统。

二、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在幼儿教育事业中融入红色文化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举措。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形成了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展现出了巨大的教育潜力和价值。教师应将红色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统一的教育体系,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通过精心设计、层层深入的红色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在无形中塑造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教育,既能启迪幼儿的心灵,又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使幼儿逐步成长为新时代下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循序渐进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持续繁荣,社会稳步向前,人们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很多幼儿在家人、父母的关心和溺爱下,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独立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且传统的幼儿教育忽视了红色文化的融入,无法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为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从红色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幼儿的成长之路播撒下绚丽多彩的红色种子,让红色文化如明灯般照亮幼儿的人生道路,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对幼儿教育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幼儿教育只有走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够绽放新生机、迸发新活力,彰显新光彩。红色文化书写了伟大革命家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记载了可歌可泣的英雄革命史,再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发展历史。红色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生长力,拥有独特的号召力、感染力,是幼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加强幼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事业中,能够让幼儿教育彰显出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事业中的渗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具有非常深远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三、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巧用红色资源,实现红色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我国教育的主要落脚点在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今,德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逐渐进入幼儿教育领域。落实德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重要路径,这与红色文化教育不谋而合,两者存在着共通性。基于此,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强对红色教育资源的创新运用,将红色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让幼儿教育形成新生态、构建新格局,让德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其一,依托本土红色文化,组织丰富、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教育空间。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中国文化诗篇中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笔,是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幼儿园在推进红色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充分凸显红色文化的育人铸魂功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近距离接触并了解长征时期的珍贵文物。这样的活动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了解革命先烈波澜壮阔的光辉事迹,领悟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感知民族精神的力量,让红色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其二,运用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教师可以立足红色文化主题,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红歌我传唱”的活动,让红色歌曲中斗志昂扬的旋律激发幼儿对红歌的喜欢、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红色故事我来讲”的游戏活动,通过品读革命先烈的故事,感知伟大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潜移默化地给予幼儿情感、情操的陶冶和渲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幼儿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幼儿系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参与“红色插画由我画”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红色故事、革命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手中的画笔,构建一幅又一幅感人至深的红色插图,表达对革命英雄的敬重、崇拜,彰显幼儿的童心童趣、童梦童志。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红色故事我来演”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对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的解读,选择自己喜欢的红色英雄,结合他们的故事展开角色演绎。幼儿可以将自己代入到人物角色中,和角色展开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对话,听听角色的红色信念,了解角色的红色梦想,感悟角色的革命精神,使红色人物更加鲜活、饱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激活了幼儿内心最诚挚、最热忱的爱国情怀、爱家情怀。

(二)构建特色课程,多维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1. 结合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教育课程。在党的百年发展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他们用热血、汗水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书写了激昂的红色人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红色资源与儿歌、快板、童谣等语言形式有机融合,并配上卡通插图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构建特色课程,实现幼儿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多维解读,尽可能地达到“人人了解革命故事”的教育效果。

2. 加强红色文化与五大领域的渗透,构建主题课程。由于幼儿生活在和平年代,且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经历相对较少,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现实生活与革命年代生活有一定差距,很多幼儿难以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因此,在幼儿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中,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构建主题特色课程,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在语言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演讲红色故事、朗诵红色诗歌;在美术领域,教师可以为幼儿打造一个美术手工区,提供红色材料,引导幼儿巧妙运用这类素材,展开手工实践、手工创作,搭建红色建筑物——嘉兴红船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将在实践中自主构建知识、技能、情感与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熏陶,树立红色理想,培养红色情怀。

(三)创设丰富红色环境,营造浓厚红色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资源,教师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优化创建,依托环境的育人实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其一,加强班级红色文化的创建。课堂是落实红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红色教育需要红色课堂。基于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红色文化的建设。例如,带领幼儿一起制作班级红色文化主题墙,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之下,幼儿可以在红色主题墙上绘满革命故事;让幼儿通过粘贴红色作品等方式,丰富红色主题墙的元素,让红色精神更加闪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还能为班级红色文化墙的创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课堂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他们在红色氛围的引导之下,也能够增强对革命人物行为的认同感、崇敬感。

其二,加强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建。教师可以联合、协调相关人员,创设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形成浓厚的红色气息。例如,学校可以在园区的显眼位置展示长征精神、“我的中国心”等大型壁画,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教育。

其三,结合幼儿年龄特征,打造红色文化空间。幼儿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年纪、学习背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存在着明显的个人特色,基于此,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开辟相应的红色文化园地,打造特色红色文化空间。例如,对小班的幼儿而言,教师应该明确这一阶段幼儿对色彩鲜艳、直观、形象的物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由此可以在活动区域投放玩具手枪、红军帽、红缨枪等物品,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拿一拿等方式,直观感受红色文化、领悟红色精神。中班的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穿上红军服,戴上大红绸带,以角色演绎的方式感知红色精神,领悟红色魅力。对大班的幼儿而言,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教师可以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一起展开实践创作,如搭建红色建筑,绘制红色画作。

其四,加强家园合作,让红色文化向家庭拓展、延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与家庭、社区实现紧密合作,加强对红色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创设宽松环境。基于此,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便是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让幼儿的成长发展空间呈现红色光辉,绽放红色火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现代化平台,宣传红色教育活动,让家长协同教师推进红色教育的开展。教师可以布置红色任务,让家长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幼儿走进红色革命根据地,寻找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让幼儿在红色环境、红色氛围中深受感染和启发,由此红色教育活动效果的实现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幼儿教育事业中,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新时代对幼儿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教师在应立足幼儿的成长发展实情,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开辟幼儿红色教育新思路、构建幼儿红色教育新模式,让幼儿多维度、多层面了解革命传统,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逐渐成长为堪当时代大任、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罗盼. 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23(06):89-91.

[2] 邓玲. 浅谈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J]. 智力,2023(02):195-198.

[3] 周晔. 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实践[J]. 读写算,2022(31):36-38.

[4] 王碧环. 基于红色资源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研究[J]. 亚太教育,2022(20):87-90.

[5] 陆梦洁.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红色资源的策略[J]. 家长,2022(21):108-110.

(责任编辑: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