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柳静瑶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文章从新课标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打破了教材中每个单元之间的课时设置,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看作一个整体。这种方法更能将单元中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灵活安排教学任务,给予学生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由探索,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整体化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育的实践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理念和意识,它将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相结合,是在整合教科书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应用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大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堂的教学形式几乎都是固定的,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然而,部分教师讲解新知识的时间可能连课堂的一半时间都占不上,其余的时间不是做预习就是做巩固,学习氛围枯燥,学生也难以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随着学生的成长,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想要在课堂上吸收更多的新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合理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规划单元知识教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单元整体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明显感觉到所学知识量比以往增多,但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引入趣味性的解题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去学习,从而避免因数学知识困难而选择退缩。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培养解题能力强、逻辑思维敏捷的数学人才,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为达到这一教学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单元整体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方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进行串联和整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一同进行探究和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进步,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优化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对预习环节、教学安排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案的制订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数学学科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这些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科学设置预习任务,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打破课时安排的框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单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在预习任务中,教师可以添加一些计算方面的内容和自主探究方面的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快乐校园——10以内数的认知”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预习任务。教师要按照本单元的知识顺序进行有规则的排序,如第一小节是帮助小学生认识1~5,第二节是帮助小学生认识6~10,所以教师就可以先从基本的数字内涵讲解逐渐向外拓展,并在预习任务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添加一个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经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在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脉络,进而将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将知识内化吸收。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将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划分为四个板块:在第一板块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10以内数字的定义和内涵,帮助学生掌握10以内数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第二板块中,在整体上给学生讲解10以内数字的运用,并结合前一板块的知识进行思考;在第三板块中,教师需要加深难度,引导学生进行10以内数字的比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第四板块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10以内数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生活中出现的10以内数字,并通过设置简单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学习脉络,从而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地学习知识,拓展思维,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使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及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般而言,小学生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来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尽管单元整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但教师也不能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节奏,如在较难的知识点讲解中放慢节奏,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注意主题揭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站在单元整体知识的角度进行主题揭示。这意味着要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式教育,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知识的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全局思维及逻辑能力,使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各个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

例如,在教师讲解“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是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章节构成的,这几个章节都是介绍图形的,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章节中的内容,将这一单元的主题设置为“我最喜欢的图形”,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为学生播放一些图形的实体图片或视频,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

再如,教师在讲解“我家新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相对简单的“面积”专题任务,如计算教室中桌子面的面积、椅子面的面积、黑板擦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设置的专题任务都要基于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知。有些学生会产生疑问:两个正方形能否组成一个长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否等于这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专题探究任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合作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探究学习来验证答案。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从相互的讨论和学习中感受学习乐趣。长此以往,学生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另外,在设置专题任务时,教师需要注意设置的专题也要涵盖小型知识点,因为经常会出现小的知识点干扰学生学习的情况,让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严重的还会放弃知识点的学习,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质量下降。针对此,教师在进行“我家新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讲解时,需要先带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三个小知识点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将这三个部分作为三个小专题引入课堂中,为学生奠定好基础,之后再开展其他具有一定难度的专题探究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扎实度,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设置单元情境

新课标背景下,越来越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感受数学学习给其带来的快乐。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些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情境搭建中,教师需要结合单元整体知识架构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倦怠的现象。同时,教师需要适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就可以在教室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小小杂货铺”的教学情境。这节课由两个章节组成,一是“认识元、角、分”,二是“简单的钱币换算”。人民币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情境构建中,教师就可以先作为“售货员”,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教学生认知元、角、分,学生作为“物品采购员”,在教师的讲解下,对自己手里的货币进行对比,直观的对比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下一章节的渗透。教师利用“小小杂货铺”进行交易买卖,带领学生初步体验钱币换算的过程。这种方式对学生而言更加新奇和有趣,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购买商品,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场景换到室外,通过建立室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单元也分为三个章节,一是“认识东西南北”,二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三是“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将学生带出室外,通过切实观察和感受,让学生了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室外的物品,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做实验,向学生分发回形针,根据刚才在室外观察到和学习到的知识,将手中的回形针弯折成自己学习到的方向或图形,以此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印象。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联系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及内容的束缚。在教学中,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整体上了解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加深知识印象。这也为教师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深入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对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的重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获得开心快乐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