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探究

作者: 喻茹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强调系统化教学。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单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为主,不具备系统性,导致很多学生不太了解生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有效掌握他们的真正含义。教师使用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的生字,将零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大单元;整体教学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被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所认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结构复杂,读音多变,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注重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往往识字能力不足,传统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大单元识字教学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特点,可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建立良好的单元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框架内强化识字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掌握和理解单元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并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生字,理解它们在文章段落中的作用,整体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一)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喜欢玩,喜欢参与有趣的活动来满足他们探索世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因此,大单元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整个识字教学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其他同学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整体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彻底改革落后的教育理念,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在更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教书育人和引导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比成年人拥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整体识字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联想能力,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想象,小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法,加强记忆。例如,在教学“人”“从”“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个人走路就是一个人张开双腿,这个撇和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那么“从”就是一个人走在前面,另一个人是他的护卫,所以走在后面;如果有很多人在一起,那就成了人群,也就是在两个人的基础上加入很多人,这样就变成了“众”,这种方式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记忆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可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的手段,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灌输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枯燥呆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教师也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在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中,教师精心整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出发,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够及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乏味

当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落后,难以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生僻字、词,并标注拼音,然后让学生自己拼读。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尚小,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多读多写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但这种大量的读写练习通常不是学生主动去练习,而是教师布置的强制性任务,更容易让学生对识字、写字产生厌恶情绪。

(二)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

在小学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汉字数量的积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对汉字的记忆,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识字教学效率低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扩展,就很难达到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幅降低。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将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无法从课文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进而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课后作业较为繁重

课后,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生字、生词重新写一遍,每个字、每个词至少要写十遍,大多数教师认为这是加深学生记忆、提高其识字能力的最好方法。中国有句古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这种方法实际上只能让学生建立肌肉记忆,而不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纯粹机械的抄写只会诱发学生产生应付心理,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生僻字词的记忆是短暂的,不能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长期使用,也不能灵活运用,从而失去了识字教学的初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三、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大单元识字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准确掌握生字的含义。比如,在大单元识字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明晰这些生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汇和意义,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识字学习,以取长补短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汉字知识,丰富与强化学生的汉字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趣味识字

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学生读写字词,这种机械的重复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古诗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生字的写法,还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段古诗词场景视频,并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古色古香的音乐中夹杂着高山流水的声音,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上述生字的意思。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默写,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姿势不正确、笔顺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加强指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利用象形文字实现趣味识字

我国的汉字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象形文字衍变而来,通常能够观其行而知其意,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趣味识字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象形文字的特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普遍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这与象形文字的内涵恰好相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字绘画,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还能够使学生加强对汉字结构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教授“日月明”这几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太阳和月亮,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太阳和月亮的图画转化为象形文字,引导学生注意图画与象形文字之间的相似之处,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将象形文字转化为现代汉字,使学生直观地掌握字义,更清晰地理解汉字的结构,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学生准确理解了太阳和月亮的写法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早上起床看到的是太阳,晚上睡觉看到的是月亮,第二天早上看到的是太阳,那么第二天我们叫什么呀?”学生齐声回答:“明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书写“明”字。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发现了汉字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文字游戏实现趣味识字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向往,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刻板,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由于实践任务过重,容易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已经被引入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非常有趣,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的效率和质量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好很多。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经常使用“添一行”的游戏来实施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一名小组成员在黑板上写下第一行,例如“一”字。然后,另一组的一名成员在黑板上添加一行或多行,组成一个新的字,然后两组都用新字做同样的事情。如果最后一组不能为新字添加更多笔画,则另一组获胜。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积累汉字,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利用生活经验实现趣味识字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识字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会把“看”字下边的“目”写成“日”。为此,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们准备进一步看时,你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呢?”许多学生下意识地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把手放在眼睛上方的额头上,开始做看远处的动作。教师表扬他们说:“你们的表演非常好,非常准确。现在看看你们的手下面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眼睛”。教师说:“很好,那么同学们,‘看’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偏旁,和‘手’字相似,是不是和你们的小手相似呢?你觉得小手下面应该写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目”。由此可见,学生很容易记住了“看”字的正确写法,这说明学生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知识会更容易加深印象,教师在大单元识字教学备课阶段,可以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结合生活经验深化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大单元综合识字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合适的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趣味识字、利用象形文字实现趣味识字、利用文字游戏实现趣味识字、利用生活经验实现趣味识字。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对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建芬. 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具体策略[J]. 新课程:上,2016(01):264.

[2] 张应兰.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7):61-62.

[3] 施培娟. 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上,2015(01):40-41.

[4] 朱燕琴.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5(A3):40.

[5] 雷春燕.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30.

[6] 张林青. 统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1.

[7] 师会林.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识字的“学”与“教”:单元整体识字教学案例解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4.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