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培养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评估研究

作者: 杨艳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实践与评估。探索性学习、多元化问题设计、合作学习和创造性评估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实践和评估研究,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评估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重要阶段,培养创新性思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注重记忆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数数学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本文将从探索性学习、多元化问题设计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元化问题设计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思维。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研究。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并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师采用任务设计评估法、问题解决评估法、作品展示评估法和口头表达评估法等方法,可以综合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一、采用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探索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并发展创新思维。这一过程不仅关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未来公民。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直接传授,而探索性学习则倡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构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展示贴近生活的数学现象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虚拟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置身于这些情境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教师则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旅。

(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问题解决的多元思维

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成为学生探索路上的引路人。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图书、教具、网络资料等)和适当的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调整思路,甚至面对失败,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多元思维。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见解,促进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三)强化实践,促进知识内化与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操作是探索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数学教具、进行数学游戏、参与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如通过测量计算校园面积、设计家庭预算等,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反思评价,促进学习持续发展

探索性学习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上,更在于他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和创新想法。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热情。

总之,通过深化探索性学习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前行。

二、设计多元化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多元化数学问题设计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单纯地进行背诵和应用,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尝试解决多样化的问题,学生可以拓展更宽广的思维方式,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通常会对问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积极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同时,多样化的问题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更为丰富、深刻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其次,多元化数学问题设计可以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方法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来解决问题。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数学问题设计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尝试新的做法、新的思路与策略,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最后,通过多元化数学问题设计,教师还能够更好地评估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准确评估出学生的创新水平。

三、组织合作学习,提升协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共同合作、交流和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彼此之间互相讨论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评估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水平。

其次,协作技能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如倾听、沟通、团队合作等。这些协作技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发展。

最后,在合作学习中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作品展示法和问题解决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活跃度和创造性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品展示法是让学生展示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创新想法和方法。问题解决法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通过这些评估方法,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开展创造性评估,有效评价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性评估是指通过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解其在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方面的创造性表现。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有效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和策略,以下为常用的创造性评估方法:

1. 任务设计评估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例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用几何模型解释一个实际问题等。通过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他们的思考过程,评估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问题解决评估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数学概念的应用、推理和创造等方面。通过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和思维方式,评估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品展示评估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数学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解释。例如,设计一个数学模型、创作一个数学故事等。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 口头表达评估法: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来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讨论中评估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思维逻辑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5. 评估工具法:除了以上方法,教师还可以设计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表等,用于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可以量化和系统地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评估结果。

五、教师角色转变,有效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角色转变: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以鼓励和启发的态度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游戏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从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2. 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机会,让他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情境,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4. 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而不仅是传授知识和答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组织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5. 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虽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教师仍然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此外,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6.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努力感到自豪和满足。

7. 持续专业发展:教师要不断增进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提升教学能力,跟进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推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六、结语

创新性思维培养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评估研究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和评估研究,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为了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水平,还需要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后会琴. 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J]. 小学生:中旬刊,2022(10):97-99.

[2] 孙宁. 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 科幻画报,2021(01):197+199.

[3] 李月成. 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 读写算,2020(25):33+35.

[4] 刘金萍. 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 才智,2020(18):99.

[5] 魏毅峰. 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刍议[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0):127-128.

[6] 孙婧. 创造教育帮提效创新思维助成长:“创造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小学教学研究,2018(15):16-17.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