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
作者: 邓磊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知识学习的热情,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效果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相关教育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并探索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章分析了古诗词教学现状、古诗词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以及古诗词教学优化的具体途径,以实现更为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财富,还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美感,对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想真正发挥出古诗词教学的作用与价值,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育背景下强调引导学生完成理论知识记忆的课堂教学形式,转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目前,对古诗词教学的具体实施而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往往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前提。小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会增加学习压力,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古诗词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但学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也很难体会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方式单一,并逐渐倾向机械式的记忆,自身认知也存在局限性,进而影响了学习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具体途径
(一)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共同展开思考,进行诗词内容的领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对《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针对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带领学生展开进一步分析,使学生逐渐体会诗词中的内涵。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更为主动地诵读诗词。教师将实践性学习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所具备的魅力。此外,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诗人的角度去思考,深入分析诗词背景,并探究诗词所表达的感情,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认识到诗人的经历,以及体会其中的情感寄托,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古今田园生活的对比,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注重创设诵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处于逐渐发展的时期,且接受新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形成真正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很容易感到畏惧。如果学生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自身的学习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内容的结合,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诵读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真正理解诗词内容,并领会其深刻的内涵。
例如,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古诗词,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古诗词内容密切关联的歌曲。如《烟花三月》这一首歌能够充分优化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这一歌曲的曲风,并借助其“悠长连绵,旋律清扬婉转”的特点,逐渐丰富学习认知。这种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唯美的课堂环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诵读古诗词内容。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播放《高山流水》这一古筝曲作为伴奏,同时呈现一些送别的视频,以优化课堂氛围。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认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还可以了解古诗词内容所表达的内涵,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最后,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跟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诵读情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目的。
(三)优化诗词教学结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同时,一些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古诗词,以期达到理解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果不及时改善,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古诗词教学结构的优化,给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进度,先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详细介绍诗人的生平,再引导学生朗读诗词,从而让学生逐步深入古诗词的学习中,提升了学习效率。
例如,对《赠刘景文》这一首古诗词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介绍这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并介绍作者的经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课堂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就可以认识到诗词后续学习的大方向,进而更为针对性地投入课堂;同时,它还能促进学生产生更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便可以组织诗词朗读这个学习环节,这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整体性认识,准确掌握古诗词的结构,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体会,并理解古诗词内容所具备的韵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课堂学习状况,对后续的教学环节进行适当优化。例如,当学生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基础后,他就可以尝试逐字逐句地学习;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翻译以及解释,从而让学生展开实践性的学习思考。这样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积极整合课程资源,传递优秀精神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跳出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认知,避免逐字解读的教学方式;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清晰呈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分析,从而向学生传递优秀的精神内涵。这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对《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适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想象在与他人分别时,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带领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学习;还要及时引入诗词内容,根据学生对分别的心理感受,分析作者在诗词中所描述的内容。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并认识到作者与辛渐之间的情感。对古诗词的诵读学习而言,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更加积极地展开诵读学习。这样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而逐渐陶冶情操。如《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词不仅表达了与好友的离别之情,还体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的良好品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内容,拓展自身的认知,并实现健康成长。
(五)引导学生感知意境,培养良好审美能力
与现代文章相比,由于古诗词的文字过于晦涩难懂,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意境、逐步投入诗词的思考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能力。所以,对实际的诗词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视频的方式,将诗词的意境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中,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
例如,对《山行》这首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朗读诗句,强调“远上寒山石径斜”,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寒山的景象;接着,教师通过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山路给人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描述出作者感到宁静与孤独,进一步想象“白云生处有人家”所描绘的温馨意境。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中的景象,或创作与之相关的短诗,从而增强对古诗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感知与表达中逐渐体会古诗的深邃意境。
(六)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图画,注重加强意境渲染
古诗词的内容虽然字数短小,但是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相比现代文,诗词具备相对优美的律动,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思想及情感。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其引入课堂,基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诗词的意境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他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例如,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惠崇春江的晚景;还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从而渲染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具体意境,以此降低诗词学习难度。教师将诗词意境融入课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诗词内容的认知,同时真正体会到诗歌所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学习。为此,教师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课堂充满诗词的意境,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局限性,通过呈现诗词意境,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知基础,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信心。本文分析了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并以六种教学方式展开探究,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小玲. 探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路[J]. 基础教育研究,2019(24):76-77.
[2] 王开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技巧初探[J]. 亚太教育,2019(12):92.
[3] 朱学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优化[J]. 新课程:中,2019(12):39.
[4] 陈菁. 文化语码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中小学班主任,2024(08):20-23.
[5] 陈姝.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J]. 江西教育,2021(15):39.
[6] 王晓婷.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为例[J]. 文科爱好者,2024(04):101-103.
[7] 嵇姝. 小学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教学研究: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2024(22):38-39.
[8] 陈丛岚.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38(04):101-106.
[9] 田明霞. 融“吟诵·记忆·品读”于一体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山居秋暝》教学为例[J]. 新课程,2024(19):154-156.
[10] 王琼敏. 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探析:以小学语文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为例[J]. 甘肃教育,2024(12):88-91.
[11] 施伟伟,费文燕,张潇月.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研究: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43(05):184-188.
[12] 龙勇.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以古诗词教学为例[J]. 教师,2024(14):27-29.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