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作者: 刘素琴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有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文章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以及教师对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提出了相关优化对策,以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助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阶思维;新课标;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一、高阶思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高阶思维,也称为高阶认知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主要体现在个体拥有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高阶思维也是形成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特殊意义,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效果。这种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确定的挑战。这种能力不仅在学术领域重要,还是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培养高阶思维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时,更深入地探讨概念、建立联系,从而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仅能应用公式,还能分析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合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推理。这样的思维方式使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因此培养高阶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理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过多地关注“教”而忽略了“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过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缺乏有机整合,知识呈现孤立化状态,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学生缺乏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导致其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本文以牛津英语(深圳版)Module 3 6A 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以及“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绘本第四级A Friend-Making Machine”教学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即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不同城市的美丽风光和文化特色,创设一个“城市探秘”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不同城市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一)以情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新课标指出,教材各单元应围绕主题选择适切的语篇材料,设计有利于学生接触、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活动。情感是通向专注的途径,而专注是通往高阶思维的途径。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情境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基于新课标,为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英语做事情、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基于对“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的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在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单元大情境:Peter、Kitty和Alice小学毕业了,他们正在筹划毕业旅行,并在咨询旅行社后,确定了目的地、出行方案,以及在深圳担任外地朋友的小导游。
教学过程展示了不同城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了一个“城市探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描述和介绍自己喜欢的城市。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观察力和分析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基于上述大情境,本单元三个课时的教学情境设计思路如下。
课时一情境:毕业季快到了,Peter、Kitty和Alice正在计划他们的毕业旅游,他们在旅行社阅读世界各城市的宣传册,了解了部分世界著名大都市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增进了国际理解。
课时二情境:经过对部分世界著名大都市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了解,Peter、Alice和Kitty还是决定在国内进行毕业游,并讨论出行方案,在探索和了解世界的同时,形成了国家认同和社会担当。
课时三情境:Peter一行人在毕业旅行中结交了外地朋友并向他们宣传了美丽的大都市——深圳。外地朋友听了特别想到深圳看看,因此小朋友们担任起深圳小导游!教师通过任务设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了自我城市认同。
(二)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这是另一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非常有效的方法。即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让活动具有了情境和意义,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发展的进阶。例如,在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第3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本单元的大情境设计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教学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扮演小导游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城市或者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展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在这些任务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并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介绍或海报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了语言学习和发展思维的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以下是课时三中的三个任务设计。
任务一:深圳之星——外地小朋友Tom已经迫不及待想来深圳看看,Peter为他们准备了一部关于深圳的影片,这个影片记录了深圳的过去与现在。
诗歌《七律·深圳腾飞》这样形容深圳:“春风送暖历经年,巨变渔村现熠田。”观看完视频,学生心潮澎湃,通过对问题“Where is Shenzhen?What can you see in Shenzhen?What can people do there”的讨论,学生对深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该任务与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城市及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相契合。
任务二:策划之星——看完深圳的介绍短片,来自北京的Tom一行人已经迫不及待想来深圳看看。他们上网查询了北京到深圳的路程及可选择的交通方式,请帮他们分析几种不同的出行方案,并通过分析比较这些方案所花的时间、费用等,帮Tom选择出比较理想的方案。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时运用本单元的核心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 Shenzhen from Beijing by train/plane/car/...”达到让学生“做中学、用中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同时还设置了拓展延伸任务:“同学们,还有很多其他出行方案,你可以上网搜一搜或者咨询家人、旅行社等,然后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出行方案。”
It takes about __________ to get to Shenzhen by __________.
It takes about __________ to get to Shenzhen by __________.
I’m going to visit Shenzhen by __________,because __________.
任务三(课外延伸作业):宣传之星——作为第一次到深圳游玩的旅客,Tom希望能在深圳感受一下深圳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品尝当地美食、享受美景、放松身心。
选做一:“请你给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当旅游宣传大使,给外地朋友制作旅行攻略手账,简单介绍深圳的地理位置、著名景点、出行方式等基本情况,让外地朋友对深圳有更深的了解吧!”
手账内容要求:1. 可以介绍深圳的当地文化,如美食、景点、交通等。2. 以全英文的形式呈现,遇到不懂得单词可以上网搜索或者查词典。
手账形式:按照喜欢的方式,没有标准答案。
选做二:“除了旅行攻略手账以外,制作一支旅行攻略vlog(视频)也可以让外地朋友对深圳有更深的了解。请以小组为单位,帮助Peter制作一支深圳攻略vlog吧!”
Step1:书写脚本,介绍深圳。
Step2:拍摄所需素材,例如视频提到莲花山公园,那么你可以去莲花山公园拍点视频素材放在vlog里。
Step3:收集好视频素材,按照脚本开始录制。
Vlog拍摄脚本可参考以下:
Dear friends,
Welcome to Shenzhen!
Shenzhen is a _____________ city. It is in the of China. You can come here by _______,_______ or _______.
There are a lot of __________ in Shenzhen. You can find museums,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 here. You can visit _________. You can see _________ in ________. People in Shenzhen love eating _________.
I love Shenzhen!
(三)设计多层次问题,激活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具有层次递进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文章的表层信息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文章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的探讨;还可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下面将以绘本阅读教学A Friend-Making Machine为例,展示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设计:
首先,教师在教完单词machine后,对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If you can have a machine,what kind of machine do you want”,同时出示一道填空题目“A ___
_______ machine”。这样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为后面的主题提炼埋下了伏笔。
其次,教师以下列问题链驱动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初步认识本课的主人翁,并了解其基本情况。
Q1:What’s the rabbit’s name?
Q2:What is his job?
Q3:What does he make?
再次,教师播放感恩节文化短片,既让学生了解了感恩节文化,又让学生在读到文中Rob的感恩节截然相反的情景时有了强烈对比,学生能够更容易走进主人翁Rob的内心去感受他的孤独情感,从而深切体会到Rob想制作交友机器的强烈愿望。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材料进行解读和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悟和表达。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故事、梳理文章脉络,同时在思辨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随着层层叠叠的故事发展,继续抛出以下问题链:
Q4:Ding-dong!What’s happening?
Q5:What happens?
Q6:Does Rob have friends now?
Q7:What is the secret?
Q8:What word can be fill in here?(让学生给出合适的词,将题目空缺处补充完整)
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魏永红. 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江乐.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 家长,2024(04):140-142.
[3] 阮雅花. 在英语核心素养下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听的良好习惯[C]∥广东教育学会. 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 江门台山市东晖小学,2022:1021-1027.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