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特色作业实践研究

作者: 田雷

摘  要:作业是检验学习成果、巩固课程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背景下,教师更要积极创新和优化作业设计路径,以更具有特色的作业实践形式,在助推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文章主要围绕着“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段语文作业设计中具有特色的作业设计路径展开了论述,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低段作业;设计路径

长时间以来,语文作业设计通常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内容,以及完成作文或者是背诵课文的内容。在“双减”政策落实和深入推进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教师而言,要想将减负、提质要求全面贯彻到位,需要在作业设计环节方面做出优化和创新,转变传统作业设计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紧密关联、整体作业方式太过单一和陈旧的现状,需要综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情况,保证作业的设计层次更加鲜明,作业中的重点更加突出,作业所起到的巩固知识的作用更加明显,确保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问题的处理,让作业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最大程度体现和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段中作业设计的优化和创新路径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在特色作业的指导下,真正将“双减”中减负提质的根本要求有机落实到位。

一、作业设计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作业完成情况反映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因此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中的弱点与不足之处,也可以为教师后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指明方向,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深化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能够达到检测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业布置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在思考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此促进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首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其投入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最好的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趣味性原则,关注学生作业完成兴趣的有效激发,让学生以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作业完成中,让作业不再是负担。其次,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双减”政策提出要全面突出并且彰显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并且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要遵循有效性原则。就作业设计而言,其属于检查、巩固以及扩展课堂所学内容的关键一环,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响应减负、提质要求的背景下,除了要降低学生的作业完成负担,也要着重体现出作业的有效性,避免无意义作业的布置,要让作业所具有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最后,要遵循适量适宜的原则。基于适量适宜原则的指导,教师在对低段学生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的实际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等展开及时调整,作业设计要灵活变通,围绕课程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评价。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特色作业设计路径

(一)设计前置型作业,实现自主学习

就前置型作业而言,能够为学习新知吹响前奏曲,使得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足够的铺垫和准备,在降低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时,预先布置与教学活动相关,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业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汲取。在对前置型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兴趣为核心,设计富有童趣的语文作业,在激发学生参与作业完成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获取知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并且,在前置型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前对新知识点有所了解,有利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教学《春夏秋冬》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就可以事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四季景色,像春天花朵的盛开、夏日的知了、秋天的满地落叶、冬天的银装素裹等,将学生引入大自然中,使之亲近大自然,拓宽学习与想象空间,使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内容,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春夏秋冬”,从而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也不会有陌生感,这样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学习。通过前置型作业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扫除学习新知的障碍,使学生轻松学习,在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二)设计多样化作业,考查全面能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有效性原则出发,设计更多样化也更全面化的作业,不只对学生展开一个方面的教育和考查,而是要从阅读、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考查,推动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自主探究,实现增效减负的教育目的,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从阅读方面为学生设计相关作业,在学习完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自主阅读或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深入感受文学带给人的真实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情感,推动学生深层次学习课文,而不仅仅局限在文章字词的表面。在教学完《狐假虎威》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在课后阅读课文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从作者的不同表述词汇以及狐狸、老虎等动作语言方面的变化,感受这一则寓言故事想要传达给人们的道理,不能像狐狸那样“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再比如教师也可以设计口语锻炼方面的作业内容,在教《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和《敕勒歌》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朗读古诗音频,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在课后写出来,在课堂中展开交流,促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性。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完成主动性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将学生视为作业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作业选择空间,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得学生以更为积极也更为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作业完成中。

相较于传统作业设计,菜单式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让作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读写方面,而是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比如在完成《坐井观天》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菜单式作业,在其中布置更为多样化的作业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类型;①将小鸟与青蛙的对话以图像与文字结合的形式,用手抄报呈现出来。在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布局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②尝试对故事的结局进行续写。内容可以是青蛙跳出井口后面的故事,也可以想象青蛙一直坐在井底嘲笑小鸟,让学生在对故事的续写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③将《坐井观天》编制成话剧的形式,自己找班级同学合作,在话剧表演中感受无知、眼界狭窄对个人思想的影响。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在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会进一步发展与提升;④向身边更多的人讲述这一则寓言故事。就故事的讲述而言,是知识输出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显著作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与能力任意选择,在丰富作业形式、增进作业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参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那么作业的完成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非常显著的价值。

(四)设计实践化作业,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为了将减负、提质的要求充分落实到位,教师可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融入实践内容,使得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完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出发,设计具有实践性特征的作业,让学生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并且收集和整理至少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带到课堂中和同学进行分享。这种实践化作业的融入,可有效规避传统化作业形式下为学生增添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现象,避免学生对作业完成抵触心理的产生,让作业的完成更为高效。

(五)设计分层化作业,落实因材施教

对学生而言,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个体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教师需要认识并且尊重这样的个体差异性,把握好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要兼顾学情,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启迪心智,让作业的完成不再是负担,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作业完成中学有所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将其分成a、b两类。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对接受度不高的b类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从基础的字词句方面入手,设计诸如“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这样以基础生字词为主的选择题,或者直接注音、词义填空等题型,以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达到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目的,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a类学生,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展开拓展,可以是知识点概括、仿写创作、学习心得等。如“按照所学的知识内容,你会用怎样的文字表达自己对革命先辈的感谢和敬佩之情呢?”,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方式,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作业内容,在降低学生作业完成负担的同时,也让作业的价值充分得到体现。

(六)多样化作业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作业评价也是作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有效的作业评价,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在作业完成中的不足,在之后的学习中针对性地提升。在传统的作业评价过程中,很棒、非常棒的评价过于笼统,无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时间久了,就会对教师的评价和夸赞失去兴趣,做作业的动力也会逐渐降低和丧失。基于此,教师需要采取更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真实、具体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分别进行评价,指出作业具体好在哪里,结合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提出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和方法。比如在《坐井观天》作业中,让学生对“坐井观天”的意思作出解释,有的学生能够清楚将其解释出来,教师就需要对其给予赞赏,用像“看得出来你真正理解了文章内容”这样真实、具体的用语对学生展开评价;也有一些学生在进行解释时,可能无法立刻说清楚,教师可以先鼓励,再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出改变。

总而言之,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方式和路径进行优化和改进,将减负、提质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让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盛年红. “双减”落地送春风作业设计展素养——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微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2(11):100.

[2] 邱志凯.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2(05):66-69.

[3] 朱雪梅.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03):13-14.

[4] 韦伟, 孙海琴.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2(10):4.

[5] 卞婷婷,丁珍珍. “双减”之下,语文作业如何落实轻负高效?——以小学低年级语文为例[J]. 新作文:教研,2022(05):15-17.

(责任编辑:秦  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