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的德育路径

作者: 周芳芳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愈来愈深,学校德育工作也一直贯穿于其中,所以教师具有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担当起培育学生品德素养和发展优秀品德的责任。同其他课程相比,数学课程既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又具有教育的功能,这就要求教授数学的班主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本,全面发掘课堂这一有利因素,寻找数学课程和德育之间的联系点。文章以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切实分析了数学班主任德育和数学课程有机结合的办法,希望给有关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数学教学

一、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原因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发育还不完善,更易被外部条件干扰,在当今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他们要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存在困难。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对此加以关注,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在教育过程中与教材相结合,全面掌握德育课程的要点与教学难点,根据“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认真进行德育。学校德育课堂,是学校进行道德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道德课堂不仅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与保证,更是培育学生有道德开拓型人格的有效途径。

德育又有广泛与狭隘之分,广泛上的德育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需要,顺应道德品质成长规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进被教育者形成并构建完善的道德理念与能力。狭义上的道德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划、有计划地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品德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道德理念,不断提高道德境界。本文所研究的德育主要是广义上的德育,主要是指小学数学班主任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

二、小学数学班主任教学中做好德育的意义

在中国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项基础数学知识点,而且必须做好德育渗透,如此才可以真正地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教育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侧重于学生理工科素质的提高。所以,数学教育本来并没有涉及大量道德的知识点。小学数学班主任在教学中加入德育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到数学思维,而且能够让他们掌握怎样为人处事,这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第二,有助于提升数学素质教育质量。数学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并不仅仅是使小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教育理论知识,考到更高的分数。其重心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应对未来挑战。在数学素质教育中,利用基础知识可以培育小学生的良好逻辑思维能力,而利用德育又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情商,这才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因而,小学数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可以提升当代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质量。

第三,有利于改变小学数学班主任的观念。目前,中国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形式,而数学教师也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甚至有些教师还可能为了让学生考取很好的成绩,而牺牲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在学校教师中渗透德育课程,可以改变数学教师的培养观念,让教师意识到数学教育并不仅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还应该培养出学生的优秀才能。

三、当前小学数学和德育结合所面临的问题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重要的教育活动场地,更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场地。学生在幼儿园的启蒙期就开始受到学校的教育,教师对其身心健康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出现了经验不够或教育方式不正确的情况。以下根据小学数学品德知识缺失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一)数学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形式效果欠佳

部分教师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虽然是有渗透德育,但并不能把德育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完全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通常情形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把这二者分别处理,然后独立讲解。但这样分离式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障碍,甚至会出现“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的状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不但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德育的效果,还会大幅降低数学教育上课的质量。

另外,针对学生的优势,一些教师往往抱着毫不在意或视而未见的心态。对他们的缺陷却紧抓不放,致使“处罚多过赞扬”的状况经常出现。而且教师频繁地对学生进行处罚是一种很消极的行为,非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极易造成负面影响。现如今,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未重视过这种现象,从而使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明显地存在着对德育渗透水平程度不足的现象。

(二)教育观念欠更新

教育的未来总是在学生的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更加关注子女的学业,而教师的授课成绩更是和学生发展息息相关。数学又是一门需要花较多时间学习和理解的课程,受这种情况的困扰,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为让学生考取更好的分数,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补习、做题。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觉得衡量学生是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便是成绩的好坏,但这样殷切的期望使教师和父母的教学思想产生错误,并未认识到一名学生无论学业中获得的分数再好,如果在品德上存在不足,这就表明这样的教育是错误的。

四、小学数学班主任做好德育的路径

(一)利用教学单元主题图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幅主题图,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呈现学习素材,不仅能够体现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色,还是概括本单元重点学习任务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精心编排和合理运用,会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育人功能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主题情境图要采取“观察欣赏—分析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体验”的方式,学生需以观察为载体,进而达到依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教材呈现了学生准备乘坐汽车去参观植物园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各个班级的人数和汽车的数量,为引出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供了现实背景。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投影仪出示该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给出的信息,这样的场景具备渗透德育知识的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乘坐汽车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讲解植物园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积淀,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众多社会性场景或者实物图,都可以成为教师讲解德育的支撑点。

(二)依托教学案例,紧抓德育传播点

对一些小学数学班主任而言,要想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所以数学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进行更细致的课程设置,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灌输,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培养来达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价值理念。要想有效融合德育课程的渗透点,教师就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切不可盲目地生搬硬套,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唯有如此才能使德育课程的渗透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实际应用题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加以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在体会有趣的实际应用题时,也能感悟许多道理。

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面,诚实守信历来也是主要价值观之一,所以在现代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诚实守信观念。比如,在开设加减运算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小明家长给小明10元去吃苹果,小明用5元吃了苹果,用3元吃了橘子,到家以后小明告知家长没有留下什么零钱。”在此时,教师询问学生:“小明是不是真的没有剩余零钱,要是有剩余,又剩多少,假如你是小明你将如何处理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但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不但能够训练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基本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德育,让小学生知道不要说谎,一定要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从而引导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念。

(三)借助数学主题活动渗透德育

开展德育并不是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外拓展活动的这一良好契机,并及时加以有机整合,提升德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生动风趣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发展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从而表现出了德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教师可以针对课程适当地举办数学活动课及数学实践课程。例如,在学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了“增强环保认识,降低垃圾处理袋使用率”的课堂行动,学生首先在课余时间统计自己家中每日使用垃圾处理袋的总量,接着又计算出班内每个住户每周、每月、甚至每年中所使用垃圾处理袋的总量,然后根据垃圾处理袋所污染环境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求他们再谈谈如何在减少垃圾处理袋使用的同时,又能保证合理使用,是否有更环保的做法等。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获得了关于数学的认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建立社会公德心,起到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四)树立德育榜样,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比较特别,教师在他们心里的位置是特别的,他们对教师具有敬畏的心态,而班主任对他们的教导相对而言是最广泛而又深刻的,他们的年纪较小,大部分的行为都是来自对身边人的效仿,所以小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仿效比较强烈。数学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机会比较多,不管是课上或是课下,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所以班主任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下,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引导学生既热爱学科学习,又能做一个具有品德修养的人。

其一,班主任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给他们提供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有意识地将个人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和人格培养相结合,做好德育工作;其二,加强师生交流,班主任不但是学校的教师,也是学生成长的指路人,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不仅可以尽快地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从而尽快制订解决方案,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班主任要在班集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时刻把德育教学渗透到班集体中,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相信自己,并愿意将数学学习困难和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说给班主任听,班主任协助学生排解消沉心理,从而让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人格完成学业。此外,数学班主任还可以运用主题班会开展教育,班主任可以巧妙构思,尝试开展道德课程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主题班会,以促进学生对德育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同时点燃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各科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为一名数学班主任要在数学教育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既教好数学,又做好班主任工作,适时把握有利契机,灵活渗透德育教学活动,利用课堂单元的主题图、教学案例等渗透德育知识,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中的道德课堂教学渗透点,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保障,把他们培养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作、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思想和品学兼优的人。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重视数学教育主体活动的实施,在开展德育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祁少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A]∥福建省商贸协会.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 2021:900-901.

[2] 张春会. 浅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J]. 当代家庭教育,2021(09):166-167.

[3] 王兴凤.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57-158.

[4] 鲍燕南.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元素的融入策略研究[J]. 智力,2022(28):115-118.

[5] 林旭. 德育在小学数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策略[J]. 教育家,2023(04):58-59.

[6] 李霞. 分析小学数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开[J]. 知识文库,2022(17):31-33.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