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作者: 刘亨月摘 要: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已经愈发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正因如此,在教学中关注兴趣的培养也成为教学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学习兴趣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教育改革的落实成效,与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不同,具备学习兴趣意味着学生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在主动的探索中能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同时,具备学习兴趣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的动能,在面对学习难题时学生也更容易克服,所以文章重点探索的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引导工作。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旨在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以凸显,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信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累学习经验,丰富语文知识储备,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让“双减”政策得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地。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能意识到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但依然有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双减”政策,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高压式“题海战术”,将教育教学重点落在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及大量的课后练习上,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让学生丧失对于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也极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及效果。
在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只会成为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在作业之中大量反复进行“刷题”会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采取单一化教学方式,他们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在这种压抑环境下的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点。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深化理解“双减”政策,仅将“双减”政策流于形式,并未将之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
二、“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一)注重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以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注重运用教学技巧与方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高山流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整个情节进行设想,并联想日常生活的经历。最后老师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对高山流水进行细致描述,进一步引导中学生了解山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让学生感受山外有山、山外有天、白云深处等美妙意境。
(二)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
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还处于表象阶段,不能进行深层次思考。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以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创新,还从方法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则可利用游戏模式来进行课程导学案的设计。
通过信息技术来设计升级闯关类的口语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及探究。如在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还可引入“成语接龙”类游戏形式,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成语知识,再引导学生依照成语的涵义及词性来进行梳理及归纳。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依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计难度不一的导学案,让成语游戏环节更符合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进行差异性学习,难度越大的成语闯关奖励越高。这样,学生的探索欲望会大增,也会积极努力地投入到成语闯关类游戏环节。
信息化游戏类导学案设计需要语文教师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来进行精准化游戏环节设计,让语文教学内容在基于信息化技术基础上来进行科学化游戏环节设计,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及兴趣爱好来进行科学合理化设计,不断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为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双减”及新课标的双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及实际能力提升。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形成优良的品德,不断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及道德素养。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有充分认分,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引入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各层次学生皆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体验。学生之间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与探讨,能在共同提升的基础上让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获得提升。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谜题,如“有一种动物名字叫做虎但它却不是虎,它只要看到有小虫子飞过来,则会伸出长长的舌头,瞬间就将小虫子吸到嘴里去了。你们猜一猜,这是一种叫什么虎的动物?”这样在这个谜语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回答:“它叫壁虎。”这时,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壁虎的图片或视频课件,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更直观的认知。接着,教师请几个学生依次站在讲台上,将他们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各小组类依次进行合作比赛。一名学生背靠黑板,像一只伺机捕捉虫子的“壁虎”一样等待,而另一名同学则作为助手面向黑板。教师通过电子屏幕展示某个小动物的图片,让助手不出声,通过模拟这个小动物的常态化动作,让“壁虎”来猜测助手模拟的动物名称.如果能判断出这只小动物的正确名称,则会得1分,如果没有猜到,则会扣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则为获胜者,教师可给予物质奖励。
这种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生动形象的梳理,还通过这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热情,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及理解,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及效果。
(四)开展多元化的读写活动
在开展小学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准确分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为保证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效果,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写活动,如写读后感、办黑板报、语文知识演讲活动、名著经典诵读活动等。这些教学实践活动皆可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增,还可让学生在参与这些读写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的群体智慧得以运用,并能依靠小组内集体的智慧去探寻问题的正确解决路径。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育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有助于实现阅读与写作的高度融合,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如在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融入美食类学习环节,为学生播放与制作美食相关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美食的范文,让学生在阅读后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美食经验进行仿写,将语文理论教学活动融入了生活实践内容,再转化为一种有意义的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仿写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
(五)根据不同年级,实现差异性教学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课业负担得以减轻,还要让语文教学更加高质量。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发展特性进行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可以读写结合这内容实现科学化设计,最终让各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皆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可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一层次,三、四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二层次,五、六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三层次。
对于第一层次学生,作业设计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些经典古诗词进行背诵,让学生学会读后分享,如对古诗词人物的初步评价及读后感想等。这一层次学生通过读后分享的方式,可以在背诵古诗词基础上积累更多佳句好词。此外,教师还应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将自己感动的内容及故事情节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为后面的写作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布置一些兴趣类的自主阅读活动,其重点还要放在“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观察并撰写日记活动,学会将自己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对日常事物进行记录和情感表达,学会将所思所感以优美的字词及语言予以描述。
对于第三层次的高年级学生,教师的作业设计重点则要放在培养写作思维,教师可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对所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及解读。该层次的学生应对作者的内在情感及文章所隐含的深层哲理进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所思,以此在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让读写巧妙融合,以为后续提升语文读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六)完善课堂教学的反思体系,及时调整教学工作要点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要重视教学反思,为后续优化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如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整体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整体学习状况,并对自己的教学规划及教学方式及时予以调整,帮助自己不断优化及完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以此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做好情感上的引导工作,落实当下提倡的素质教育。
三、结语
教育的意义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新的政策下,教育需要做出调整。在践行“双减”政策时,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新时代教育的优化和创新,给学生的学习“松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并且为学生的能力生成营造出良好的空间。
“双减”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落实还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构建理实结合的趣味课堂,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国军.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基础教育论坛,2022(07):57-58.
[2] 李洁. 论“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如何减负提效[J]. 新课程,2022(01):88-89.
[3] 金梅芳.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 新课程,2022(01):93.
[4] 汪文珍.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3):34-36.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