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讲多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作者: 李保平摘 要: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探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其永恒不懈的追求;如何使学生更高效地习得知识技能,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是其一直努力的方向。精讲多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可以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精讲多练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树立积极的应用意识,在课前依据精讲多练的教学需求,做好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出以生为本、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讲多练;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精讲就是教师抓住重点和典型进行精细讲解,使学生在精讲中掌握知识的本质规律,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从而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再面对该类的知识点和题型时,学生可以通过迁移思考和运用解决问题。多练就是教师在精讲后,针对该知识点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在解题中强化对知识点的感悟,塑造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最终使学生掌握某类数学规律的本质,实现高效学习。精讲多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虽然教师也会采用讲授式的教学策略,但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内化吸收的机会。通过多练,学生更好地感知了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技能等,从而提升了学习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精讲多练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将精讲多练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方面而言,讲授式教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精讲多练教学策略中的精讲,是在遵循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对讲授部分进行精简提炼和精细化实施,从而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灌输和讲授。教师对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精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而言,多练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灌输转变为切实地感知和参与针对性训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不论是新知还是例题教学,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中完成的,这样学生会较大程度地受到教师的影响,感觉自己当时掌握了该知识点,具备了相应的解题能力。但实际上,这种理解和掌握具有暂时性和不完整性等特征,学生一旦在课后解题时,就会发现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出现了很多疑问和不确定。但此时课程已经结束,学生的这些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也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精讲多练教学策略则不同,教师通过精简教学内容后,会节约出一部分时间,将这部分时间用于重点、难点内容的精细化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全方位地感知知识内容和数学思维,这样便可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完成讲解后,教师针对该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训练,通过变化各种题型,学生能够在解题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感受到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这种即时的、多元化的训练,实现了查漏补缺、对知识的巩固强化。这种教学流程上的优化和教学地位上的调整,则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现代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精讲多练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满足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在精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构建出重点突出、体系健全的知识框架,这种精细化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层面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会以知识内容为载体,对知识内容中蕴含的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进行挖掘和呈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实现了对学生学科情感态度层面核心素养的建设。
总之,精讲多练教学策略的应用,使学生各维度的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最终提升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精讲多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融合意识
精讲多练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一定的融合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而言,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活动,如果教师缺乏积极的融合意识,就会使其教学行为受到制约。尤其是在现代素质教育体系叠加“双减”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认同精讲多练策略,认识到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才能积极应用这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当然,教师还需要对精讲多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知,精讲多练与素质教育的核心素养理念相契合,与“双减”政策并不违背。“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控制课后书面作业,而多练习并非在课后作业环节让学生进行多练习,而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多练习完成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在正确认知精讲多练策略内涵的基础上,树立积极的融合应用意识,从而提高精讲多练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二)依据精讲多练的需求做好教学设计
在树立了积极的融合应用意识后,教师需要为精讲多练教学的实施,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在教学设计中,找准精讲的重点和方式,组织多练习的题目素材,以便实施可以更加高效。
1. 精选教学内容
精讲就是要抓住重点难点,简化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精准,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和能力水平也有限,因此教师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投放在这些重点难点上;教师要当堂完成重点难点的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主要矛盾,进行“大水漫灌式”的教学,这会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教师要提前研读教材,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围绕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底和高的含义、在三角形内画高、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会在三角形的指定边上画高。教师要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讲教学。
2. 精细化呈现教学内容
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精细化呈现这些知识内容,把内容讲透、讲细,使学生全面把握、透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教学方式,善于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精细化呈现的教学目的。精细化呈现要关注知识内容呈现的直观生动性和多元感知性,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小组交流讨论等,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多元感知。具体的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来选择。
以《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的精细化呈现为例。在呈现三角形定义、底和高的含义时,教师宜采取创设多媒体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对三角定义以及底和高的定义有一个直观且精准的理解。当教学在三角形边上画高这个知识难点时,教师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一些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探究三角形与四边形关系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放木棍感知三角形与四边形间的关系。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宜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实验验证两种方法展开精细化教学。
3. 筛选练习题目
精讲多练的实施需要落脚于练习题目上,那么对练习题目的设计就较为关键,教师既要紧扣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又要有多元化的题目训练方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灵活的运用过程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为例。在完成加法运算定律的精讲后,教师要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多练习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目的设计既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的不同题型,又要包括加法结合律的不同题型。题目的形式要有数字形式、字母形式、文字形式、符号形式等,使学生可以通过题型的多元化变化深刻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如加法交换律的题目,要有“45+55=55+45”这种数字方式的;要有“a+b=b+a”这种字母形式的;还要有“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这种文字形式的,以及“三角形图标+五角星图标=五角星图标+三角形图标”这种符号方式的。通过变换各种训练题目,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深刻感知到,不论两个加数的形式如何变化,加数位置交换后的和都不变。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满足精讲多练的教学需求
精讲多练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1. 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并为学生的多练习提供契机。如果教师应用“大水漫灌式”的教学,学生就缺少了自主训练、感知知识技能和发现问题的机会,知识的内化就需要在课后完成,而课后学生缺少及时的指导,就容易积累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时,在精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善于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案例和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内容的知识体验更加完整和立体。如实践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验活动,学生能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探究过程中,在参与中感知,在探究中成长,满足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更加自主放松的交流氛围,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活动中自主表达各种问题,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发散了思维,在辩证中发展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都可以使教师的精讲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在多练习时,教师也要将学生作为解题和讲题的主体,安排学生分析和讲解题目,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解题思维,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
2. 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的特点,与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精讲多练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从线上教学资源中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如图片、教学视频等,也可以从线上教学资源中筛选一些优质的练习题目,以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线上教学方式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从而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流程,为课堂的精讲多练提供足够的时间。比如教师可以把一些知识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节约出来,用于精讲和多练;教师也可以把教学的重点、难点作为微课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结语
精讲多练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树立融合意识,做好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精讲多练的需求。通过这种有效融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屈宗文. 精讲多练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知识文库,2022(15):31-33.
[2] 杨世杰. 精讲多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05):21.
[3] 张烽. 精讲多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大法宝[J]. 甘肃教育,2017(13):108.
[4] 陈春霞. 漫议小学数学精讲多练的教学开展[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40.
[5] 贾艳丽.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精讲多练[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8):85.
[6] 封吉荣. 精讲多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理科爱好者,2023(02):221-223.
[7] 马建霞.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18.
(责任编辑:淳 洁)